不可测,然而事实与这些论断相差甚远。
事实是:皇姐对她有养育大恩,可是她的爹娘,的确都是死在皇姐手上的。
她若是无动于衷,如何对而起爹娘的在天之灵?她若是有所作为,如何对得起皇姐十几年的养育之恩?进退维谷,动辄陷入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境地。
礼上说: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她却在杀母仇人膝下长大这么多年,而这个仇人又是她一母同胞的亲姐。陷入这样悖乱的漩涡,怎么能脱得了身呢?
若是有所为,可有些人生下来便失了先机。先帝年事已高,她尚在襁褓,主少则国疑,她本来是没有机会的,现在也的确没了机会。
可是,她如果无动于衷,怎么对得起将一生赔付在深宫的父亲?
这世上没有哪个人,哪部典籍能告诉她怎么做。
长宁向床沿走去,月照不眠,她对投怀送抱的一向拒之门外,府内人以为是沂王自视甚高,有些洁身自好的毛病。其实只有她自己知道。宫内那些娇艳的儿郎,媚眼如丝时不是为的邀宠,而是想扼住她的喉咙。
不知道是不是今天的谈话触及到了什么心事,她倒是想起许久不曾想起的往事。祖父家满门被灭,幼时长信宫太后的时时戒备,皇女们的讥笑;少年时教习师傅“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女有分,男有归”教诲以及眨眼间吐血倒地的尸首一一浮现在她眼前。
长宁阖上眼帘,静静地想着:这就是我的人生,时时刻刻,不得安宁。
偏偏吾名长宁。
第二天,长宁招了韩慎来,饭同食,衣同饰,车同驾,无限恩宠。府里老人都有些纳闷,不知这是哪里来的乡下姑娘,竟得了沂王青睐?
钱意心里别有一段想法,有意越过众人来问问,特意辰时来到书房。她知道这个时候长宁通常在温书,长宁有个怪癖,嫌人多聒噪,读书的时候是不要人陪的。所以这个时候长宁身边是没有人的。钱意特意捡了这个时候来,问:“殿下,太子之事?”原来自从长宁被召进宫到出宫再到皇帝下诏这一系列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钱意事后琢磨,心中疑惑,特意来问。
长宁不意钱意会在这时候出现,说:“你来得正好。”长宁随手拿了张纸笺写了几个字盖上印鉴后交给钱意,说:“你去南郡一趟替我办一件事,务必仔细。”
钱意接过纸张扫了一眼心里知道,这是要去查府里新人的底细。昨日有个书生狂妄不羁向沂王进言,偏长宁就吃这一套,如今已经人正经在府内住着了。她心中倒没有什么芥蒂,知道沂王府这个地方,人才是不会少的。再说,若真是个有才有德的,她为人臣子的,反而应该心生欢喜才对。只是那个姑娘年纪太轻,难有什么见解,是以她也没有此有太大的反应,也不疏远,也不殷勤,只是远远地看着。此刻听到长宁特意叮嘱,不免问:“殿下有什么特意嘱咐的?”
“就地打听一下她家里的情况,乡间什么声名,往上三代都是什么营生的。”长宁想了想又说,“将她父母,夫室、子女,能查到的都先稳住。我先探探口风,要是韩慎同意都接过来,那皆大欢喜。若是不同意,就再等等。还有什么你们便宜处置。”
“殿下要大用她?”往上三代地查,还有意将亲眷都接来,如此动作,这是要大用此人的前奏。
“嗯。”长宁又说,“太子之事就是你想的那样,因为事情紧急,没有来得及跟你们说。”
“殿下行事,竟然一声也不和我们知会。不知殿下养着我们这帮人是做什么的!”钱意又说,“莫非殿下就是为了给太子送簪子才回来的?”
“我与成儿有过约定。”长宁继续道,“大概一年前,那时陛下废太子的意愿已经很明显了。我在祭天的时候见过太子一面,那时太子惶惑不安,求我一旦有事,至少让她生死自主。我答应了。”那个时候,长宁就劝太子,即便如何忧心,到底不能乱了心绪,不然难以应对。只是太子不听,后来果然犯事。
一国储君求一方诸侯给她一个痛快,世间竟有这样的事。钱意冷笑起来:“殿下如此行事,就不怕牵累自身吗?太子无论如何,到底是陛下的亲生女儿,她们母女俩的事情,岂是外人可以插手的?陛下迁怒起来,如何?”
“是,我差点死了。”长宁也笑起来,“逼死太子的难道真的是那根金簪?皇姐不过要迁怒于人罢了。”
钱意叹了一口气:“殿下性子这样烈,从今以后可都改了罢!”
第18章 美人
钱意得了令去了南郡。元雅恰好过来禀告长史家公子的事,说:“长史家的公子一切还好,现如今在城东来福客栈天字一号房住着,每天忙着什么修书的事,看起来精神还好。我们的人定时跟着,没被发现。”
长宁“嗯”一声表示知道了,仍然手拿竹简端坐着看,头也没抬。
元雅微微倾身探头扫了一眼,低声劝道:“殿下读的什么书?如今殿下大病初愈,大夫不是交待要少劳动心神的?”
长宁抬头一笑,扬了扬手中竹简道:“我在温习功课,这一几日因事多落下了,等回书院夫子可是要检查,不能不看的。”
说罢不知想起什么似的,说:“这是《尚书·秦誓》中的一段,我念给你听。说的是,‘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