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姐姐左右的人,连窦太后都不能。
窦婴非常认真地在指导刘荣的功课,教的认真、学的也认真。只是听来听去,全是礼仪廉耻、尊尊卑卑,倒霉的君主全是因为不尊礼法,一点实质性的内容都没有,坦白的说,这样的教学,古汉语专业能得个优秀,要是放到行政管理,那就是个补考的命。可惜,刘荣是政治系管理专业的学生,考不及格,命都没了,连补考的机会都没有,早死早超生去了。
旁边两个伴读已经无聊得打哈欠了,陈蟜是馆陶长公主次子,窦太后的亲外孙,窦安民是窦太后侄孙,颇得太后欢心,这两人只要循规蹈矩不犯大错,哪怕只是装壁花,前途都比别人好,学习也便不甚用心,跟在太子身边,求的也不过是提前跟未来皇帝打好关系而已。这让窦婴颇为无奈,人是景帝指定的,想要换人,后头还有窦太后和长公主两尊大神,所以,窦婴很郁闷,好在有个好学又喜儒学的太子,不然,他该很想辞职才对。
窦婴的教程基本上就这些了,到了中午,也就结束了。令韩嫣感到满意的是,太子宫中午也备点心的,虽然不是正餐,好歹能饱肚子,如果这是定例的话,自己就可以不用自带午饭,省一笔开支了,伴读可是个没薪水的差使。
事实证明,太子宫的午间点心是长期供应的,因为下午要练习骑射,运动量很大,栗姬疼儿子便令人准备吃的伺候着,韩嫣也跟着沾了光,只是不好意思吃太多。
下午的老师,是程不识。
第10章 伴读(下)
程不识是个严谨的人,第一眼看上去,就能联想起“军人”这个词,不是因为他的彪悍之气,而是因为他的举动有方,连跟在他身边的士卒也都没有懒散的样子。长安为帝都,常能看见士兵,但他们绝大部分都不能称为军人,军人本就应该是纪律的代名词,最大的特点就是纪律严明、等级森严、作风严谨、进退有方。军人,本该是个褒义词,却生生被一堆只知道杀人、立功封侯、讲求热血义气的人给糟蹋了。
程不识,这位名将,才像是真的军人。
现在,他就立在韩嫣的面前。与窦婴一样,他先布置了太子刘荣等三人的功课——射一百只箭——然后才面对韩嫣和刘彘。身着皮甲的程不识身材高大,面容整肃,双目精光内敛,看得出精明,但又不刺人眼。韩嫣决定,喜欢这个军人,跟他多学点儿本事。
努力让自己站直,不再低垂着头,立正站好,曾经军训过,站军姿还是会的,尽力让自己显得精神些。旁边的刘彘在看到刘荣等人已经可以射箭后,双眼开始放光,不喜欢舞刀弄枪、不想当英雄的男孩子几乎是不存在的,这就是雄性的天性吧。
“胶东王殿下,臣程不识,奉陛下命教授殿下骑射,臣虽然不才,然弓马尚可,望殿下勉之。”
刘彘有些激动地点头,表示明白。
“你便是韩嫣了吧?”
“回程先生,我就是韩嫣。”韩嫣也激动,努力表现得礼貌。
“令祖、令尊皆善骑射,你当勉力不可堕了他们的名声。”他们是在匈奴长大的,善于骑射很正常啊。这么说,家里有不少部属都是会骑射的人啊,或许应该找个机会请教?
“喏。”
“胶东王殿下之前练过射箭吗?”
“没有。”小刘彘有点不好意思了。
“韩嫣,你呢?”
“也没有。”光顾着看幼年汉武帝的窘态了,忘了自己跟他一样也是只菜鸟,有些丢人,缩了缩脖子。
“无防,两位年纪还小,现在开始练就好。”
习武对韩嫣来说是件新奇事儿,非常期待能自己射箭,上辈子可从来没机会射箭,唯一摸过的远程武器就是在军训时打了5发子弹的半自动步枪。旁边的刘彘也很迫不及待想试试身手。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是真理。
程不识拿出两张小弓,让韩嫣和刘彘拉拉看,没带手套的小嫩手,被弓弦割得很疼,使尽力气也只能拉个半开,旁边的刘彘力气要大些,也没拉满,一张小脸憋得通红。见状,程不识点点头,让人在弓弦上缠上麻布,然后布置了作业:别人射箭,他们拉弓,什么时候能连续把弓拉满20次,什么时候开始教射箭。
慢慢腾腾地拉着手里的小弓,耳边传来“笃笃”的箭头入靶的声音,拉开、松掉、再拉开、再松掉……以近三十年的灵魂咬紧牙关,也不过是拉了四十二下就坚持不下去了,懊丧的低下头,看来还是缺乏锻炼啊。再看看旁边的刘彘,他倒是没停,不过,也快了,累得通红的脸上都是汗,想来自己也是这个德行。
再看看指导射箭的程不识,千万不要给他造成什么不好的印象啊。叹口气,拿袖子抹抹脸,甩甩膀子接着拉,拉、拉、拉……真的是不行了,哭丧着脸,跟小弓练瞪眼。
就在这个时候,程不识来了,让两人先休息一下,并且说能做成这个样子已经不错了。退到一边,就被一群端水捧盆拿帕子的宫女太监围住,沾刘彘的光,韩嫣也舒舒服服地洗了个脸。
―――――――――――――――――――――――――――――――--------——
所谓伴读,伴在读前,伴是主要的。所以,当刘彘让韩嫣陪他聊天的时候,韩嫣自然不能说我还想拉弓。也所以,他们在聊天。真是难得,一上午他对韩嫣都没好脸色,可能还记得韩嫣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