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贪欲,贪生愚  松山迷情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shubao1.cc/112947/17.html

不难理解了。那么,张书记给我们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据张书记讲啊,唐代宗大历年间,宰相元载贪污案发,公元777年(唐大历十二年)元载伏诛,从元载家中搜出来的赃物数不甚数,但其中最莫名其妙的是那八百石胡椒,这些胡椒摆满了大理寺(最高法院)偌大一个院子时,朝廷上下一阵唏嘘,连唐代宗李豫的眼睛都直了。

中国历史是个大染缸,在这个染缸里,宋代的蔡京、明代的严嵩、刘瑾,清代的和珅等人都算得上是权奸巨贪,但他们所贪占的尽是些是金银珠宝,良田豪宅,字画古玩,贪占这些东西是顺理成章的,没有任何人感到意外和莫名奇妙。而从元载家中查抄的财物除了有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以及大片的房屋地产外,还有钟乳石五百两、胡椒八百石,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叫人不可思议。

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胡椒味辛性热,具有温中下气、和胃止呕、消痰解毒之功效,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香料和食用调味品。俗话中有“一颗胡椒是顺气,一把胡椒也是顺气”之说,可见胡椒就是一种带有顺气功效的调料,现在看来并不是个什么稀罕之物,可是在古时候的唐代,这东西却很珍贵。因为中国不产这个玩意儿,要从很远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外国运来,是个稀缺的货,物以稀为贵,因此价格高昂。偏偏那时的唐朝人上上下下都爱吃胡椒,顿顿不离、餐餐不少,不可一日无胡椒,所以人人以得到胡椒为喜乐,谁占到的胡椒越多,证明谁的本事越大。但胡椒再是个好东西,也犯不着贪占这么多嘛!不信你仔细算一下,八百石胡椒是个啥概念?那时一石为现在的79·32千克,八百石为63456千克,差点六十四吨,走高速公路,东风大力神载重汽车要两车才装得下,用铁路运输,一个火车皮拉不完,要申报两个火车皮的计划才行。而在那个年代,道路崎岖,运途遥远,只有靠骆驼一步一步驮着走,六十多吨胡椒必须用千峰骆驼才能从印度洋海滨,绕喜马拉雅山南麓,经克什米尔到南疆运至长安,如果在路途中遇到刮风下雨,遇到土匪抢劫(可能土匪也爱吃胡椒)或者死了几峰骆驼,你一开始必需多运个十吨八吨的,查抄出来的这六十四吨是除去了损耗的绝对数,没有水分的。光是就这些胡椒,就可供三百万松山市民吃一辈子,你说这讽刺不讽刺?

元载的胡椒巨贪案,困惑了许多后人,某种程度上说,元载这位老前辈耍弄了后人,因为它让让历代学者大为不解,既然学者这些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大为不解,那普通老百姓就更搞不清楚了,有文化的没文化的、有知识的没知识的许多人,都整不清楚他贪占这么多胡椒干啥,卖?不会,因为那时候以经商为耻,宰相是一国最大的官,放不下面子来做这些下等人干的事,况且他又不缺钱花何必去买胡椒攒钱呢;囤,不能够,这东西费包装、占地方,又要操心发霉变质,一旦受潮变坏后猪都不会吃,拿去当柴烧既不透气又呛人,一旦烧起来空气变辣,熏得你咳嗽吐痰,眼睛睁不开,满长安的人都会投诉,更何况自己也住那里,闻得下去吗?如果把皇帝老儿呛急了,他是不会饶恕你的吧;吃,不可能,一家人每餐吃不过一克半两的,用量这么小,这些胡椒够他全家人包括七大姑八大姨姑爷舅子老表一起吃,也能吃一千年。而且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个口号又是五百年后的朱重八先生提出来的,对五百年前的唐代宗的宰相没有指导意义,那是不是提防印度洋那边地震海啸刮大风,胡椒减产涨价运不过来,而把广积粮改为广积胡椒?说不过去。清人丁耀亢在其所著《天使》一书中,这样发问:人生活到六十岁,除去少不更事十年,老不干事十年,能够快快乐乐生活的只有四十年,你就是敞开肚皮吃饱饭,也不至于能够食用胡椒八百石嘛,只能是因为太愚蠢才去产生贪念,因为贪占把人变得愚蠢,所以才挖空心思去贪占胡椒。纵然你把金银财宝积聚的再多,都是解救不了你的火烧肚脐眼的祸事,你是狡兔,你窟洞再多,人家把墙推垮,把洞窟给你填了,你还是很危险咯!墙推了,窟填了,火烧你的肚脐眼了,胡椒、药品、化妆品、保健品能救你的命吗?可悲哟!可怜咯!

问题是,我们不要以为元载、柳朗之流都是些草包、是糊涂蛋,他们一点儿也不愚蠢,也并不象丁老先生所说的唯愚生贪,贪转生愚。元载和柳朗都是穷苦人出身,当初能有一碗干饭、一碗臊子面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就谢天谢地了。柳朗年纪轻轻就爬上了副市长的位子上,成了地师级干部,说他蠢,说他不能干,谁也不相信。他也曾经做过一些事情,甚至做过一些对人民有益的好事。元载就更不消说了,做官做到中国盛世时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连他自己都认为很他有才干,因而骄傲自大,经常在官员面前自我吹嘘,说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古今难找与他匹敌的人,所以他弄权舞智,政以贿成,忘乎所以,胡作非为,抓权弄钱,贪得成瘾,练就了唐代第一巨贪。柳朗虽然没有元载官大,其贪占性质是差不多的。他目中无人,自命不凡,有贿不拒,到处拉关系走后门,搞些歪门邪道,成了松山大贪官。

人们可以说他们是白痴,骂他们是傻瓜,你积钱积


第十七章、贪欲,贪生愚(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