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的一笔开支尚且没有问题,自己对着慕容清方才修建排云殿的花销哭穷,就成了笑话。
权衡利弊,虽然苏睿故去,新的兵部尚书还未任命,钱唯真却不敢拿这笔抚恤与兵部结仇,他诺诺连声,回了一句:“微臣绝无异议。”
底下群臣微有骚动,传来细细的议论。钱尚书两番回话自相矛盾,早有人听得明明白白。
慕容清点到即止,轻咳一声再次开口:“传朕的旨意,所有归来的将士官加一等,饷银两倍,若立下军功,朕另行封赏,众卿即刻去办,务必赶在年关封印之前完成。”
众人齐声领旨,山呼万岁。
钱尚书以笏遮面,半天没有直起身来,额头冷汗不觉涔涔而下,羞愧害怕两者皆有,恨不能打个地洞先钻进去。
他把持户部多年,一向倚老卖老,自诩是慕容清曾经的上司,又掌管这样的肥缺,莫说朝中哪位大臣,就连慕容清本人,平日莫不高看他一眼。
事隔七年,钱唯真仿佛才真正认清,朝堂上那位早已不再是自己昔日的属下,而是如假包换的帝君。
被慕容清当众打脸,钱尚书面子丢尽,再不敢存轻慢之意。
崇明帝的第二道圣旨:起复原淮州太守陈如峻,暂领内阁次辅之职,着圣旨一到,立即起程。
相对第一道圣旨,第二道来的更加叫人震撼。
在一片凝滞中,内阁首辅夏阁老的态度让人瞩目。
夏阁老不提陈如峻的出身,态度鲜明地站在了崇明帝这一边:“陈如峻是我朝第一科的进士,先帝钦点的榜眼。陈大人素有才华,不逊大唐盛世太宗皇帝时候房杜之谋。”
拿太宗盛世比较今日西霞皇朝,崇明帝心内汗颜,却也实实赞叹夏阁老的口才,夏阁老环视四周,继续侃侃而谈:“陈大人丁忧之期早过,内阁有了他,必然如虎添翼。”
夏阁老聪明,直接搬出先帝,又表明内阁的态度,先堵了众大臣的嘴。慕容清微微颔首,对这位阁老十分满意。
陈如峻,崇明帝慕容清的亲姐夫,本在翰林院就职,先帝时外放任了淮州太守,任职期间政绩卓越,是民间呼声极高的清贵之臣。
慕容清继位的次年,陈母病故,陈如峻丁忧在家,本是三年的孝期,此后六年内却不曾起复。
陈家在当地是大族,历来耕读传家,离开仁途的陈如峻归于族中,在淮州置地百亩,又创立国学书院,从此教书育人。
曾经的翰林院大学士亲自授课,附近的举子闻风而动,拿趋之若鹜来形容,绝不夸大。七年间育人成才无数,如今已然桃李满天下。
崇明帝继位七年,朝中不曾起用一位慕容家与苏家的亲眷。
慕容清对亲姐夫满怀愧疚,陈如峻却甘愿韬光隐晦,无怨无悔。不仅不提起复,连京城都不曾踏进。
苏家的族长更有意思,领苏氏嫡支隐居新安州玉泉山下苍南县城,买了几个山头、庄园,又对着山头种了数十亩菊园,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意境,过起更为避世的生活。
朝堂中的微妙细小之处,被各级官员们无限放大,陈如峻被吏部自动忽略,两家的青年才俊之辈,虽有人考场高中,却也只是侯补,选不上实缺。
事隔六年,陈如峻起复的消息私底下带起无数暗流涌动,面上却依旧死水一般沉寂。
就事论事,慕容清的旨意并无任何偏颇,加上夏阁老的支持,旨意立刻就传了下去,白雪初停的时候,陈如峻及家眷已经在进京的路上,居然赶得及来京城过年,这是后话。
朝堂上风向突变的时候,璨薇宫内依旧花影沉沉。
慕容薇斜躺在窗下的软榻上,膝上搭一条粉面雪缎薄被,正由着流苏为她修剪指甲。
夏日里存的桃花汁子淘澄了几遍,又掺了些许明矾,在水晶碗里化开,颜色匀净而亮泽。流苏细心地为慕容薇修完了指甲,又将桃花汁小心地染上她原就粉嫩的指甲。
十指如葱,莹白如玉,修得圆润修长。慕容薇满意地打量着,刚刚染上的蔻丹服帖自然,泛着嫩嫩的娇粉,像春日里烟雨不小心沁过的晕红,温润而妥帖。
前世里她也并不喜欢凤仙花染出的大红,嫌那美太过张扬,像是红衣烈艳般的嚣张。还是这桃花粉,淡若烟云,却晕染不尽,带些芳心只供丝争乱的少女心情,盈盈如是。
淡淡的心事今日又被重新勾起,那浅红袅袅的烟韵在眼中渐渐化做一片雾谒,到像是一张柔软的细网,惊散月华,不知将谁困在网中央。
流苏瞧着色淡,又细细涂了一层,想用软布将慕容薇的手指包起,被她制止了,只张开手指看那蔻丹自然风干。
桃花微雨,相映成辉,无端地想起前世最美好的华年里,苏暮寒也曾替自己染过蔻丹。只是那只为自己染过蔻丹的手,也曾毫不留情地将剑刺入慕容一族人的心口。
珠帘轻挑,红豆抱着擦拭好的古琴进来,小心放置在琴台上,向慕容薇曲膝笑道:“公主这几日不弹琴,奴婢怕它蒙尘,拿下去擦拭了一番。”
第二十七章焦尾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
慕容薇眼波流转,询着红豆的话语转过头去。古朴的汉白玉莲花琴台上,安静地放置着她的古琴焦尾。
兜兜转转。父皇当年赐下此琴,此后随她远嫁建安,又随她重返西霞陪在废宫,一路漂泊,如今好端端摆在她的面前。
分卷阅读24(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