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就听贾赦道:“百姓总是生活不易,即是我们碰了,也给些银钱,让人家到医馆看看。小孩子骨头脆嫩,别留下病根。”
明锣答应着又去料理,不想一时又回来:“国公爷,怕是得请咱们跟着的纪太医先给看看,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那老婆子也没处寻大夫。”
看向四周,除了远处隐隐的城墙,别无村落,是没处寻大夫。贾赦自是同意,又对时先生道:“坐了一路的车,咱们也下去松散一下。这一路颠的人屁股都麻了。什么时候,把路修个遍才好。”
时先生边下车边打趣:“就算是修路,不过也就是铲一铲,铺上一层土,能管多少事。车马一跑倒扬得灰更大。”
贾赦就自己在心里想了想此事的可行性。前面一帮人大概是在看纪太医给那孩子诊治,一时好奇心起,贾赦也上前看孩子伤得重不重。
见他过来,大家纷纷给他让开一条路,就见一个白发老妇,一脸焦急地看着太医,太医正在说:“孩子受了惊吓,腿也扭着了。倒是没有大碍,吃两贴药就好了。不过还是尽量不要让孩子多走路。”
那老妇就更是一脸苦意:“大爷,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地的,别说找不到店住,就是有店,我也...”老脸羞得通红。
无论何时,都会有这样生活无着之人,在最基本的生存线上挣扎。对于这些人,贾赦一向同情,从来能救一个是一个。
他走近老人,低声问道:“老人家,听说你投亲不着,不知道要投的是哪一家?没准我们认识。”
那老妇有点不相信面前这位大老爷说的话,明锣在旁边说道:“老人家,这是我们国公爷,就是他让太医来给你外孙诊治的。”
刚才明锣来回两次,第二次就带了太医过来,老妇明显觉得明锣更让人相信。听他说贾赦让太医给她外孙诊治,忙跪下谢恩:“多谢国公爷大恩大德,您积德行善,必会子孙万代公侯。”说得大家都抿着嘴笑。
这么大岁数的人,没有碰瓷不说,还得向碰了她的人跪下道谢,就算已经穿来几年,贾赦还是心有不忍:“明锣,快扶起来。老人家不必多礼,还是说说你要投的是哪一家?”
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这老妇一身粗布衣服,听说连饭也没吃地走路回家,投亲所为何事不问可知。定也是家中衣食无着,才不得不投亲靠友。
“唉,只怪我们没有福气。”老妇就叹了口气:“老妇人要投的那家,就是京中有名的荣国府。”
四周人都抽了一口气。贾赦看看明锣,那小子就作好奇状:“老人家,那荣国府与宁国府足占了一条街,在京里随便问个人都知道,怎么会投不着呢?”
老妇再叹口气,才开口道:“要不怎么说我们没福气呢?人家已经分家了,我要投奔的是他们家的二太太,已经搬出了国公府。”
“那也不该呀。”明锣已经为门房的几个小子暗中捏了把汗:“那二太太就算是搬走了,门房也知道他们住在哪里,竟没告诉你?”
“那几个小哥倒是好的,还给我雇了车,送我到了二太太住的地方。”老妇脸上苦意更深:“我只认得二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不想她不知道犯了什么错处,已经让二太太开发了。别人,别人...”
老人虽然没再说,大家还是明白了,无非是无钱打点,那些门房大概连通报也没给通报。
等等,要投奔二太太,还认识二太太的陪房周瑞家的,那不就是刘姥姥?
“老人家姓什么?”贾赦求证。
“老妇人夫家姓刘,只生了一个女儿,嫁给了这孩子的老子,夫家姓王。现在老妇人就靠着女儿过活。”老人说话十分有条理。
果然是那位在情有义的村妇。贾赦原本以为王熙凤已经被他赶出贾家,与这位老人也没有机会见面,想着什么时候有闲,让人打听打听也好照顾一下。
当然不会和有的考据说的那样,把小金钗嫁给什么板儿,他的心尖子,值得天下最好的人,可不是一个村夫能配得上的。可是看书时就有好感的老人,想要照顾也不过是他一句话的事。
现在,这位老人,就在他面前。
第182章
知道是刘姥姥在眼前, 国公爷非常任性地决定,腾出个车子来,把这祖孙两人打包带回京城。
“老人家, 我们国公爷, 就是原来荣国府的大老爷,现在被皇上封为鼎国公。所以大家都是亲戚, 您就不用担心了。”明锣负责为刘姥姥解释带她回京的必要性:“再说眼见着天就黑了,您这里老的老、小的小, 刚才太医不是说过, 孩子的腿不能多走路。不和我们回去, 您老可怎么办?”
刘姥姥到底是识时务的人,自己略寻思了寻思,就已经托明锣向贾赦转至自己的谢意了。时先生有些好奇:“平日也没见你有这么好的心肠。”
贾赦嗤之以鼻:“那是你见得少。”
因有刘姥姥一事耽搁, 到城门前已经酉时三刻多些,不说天已经黑透,就是城门,也早已经关上了。
侍卫们出面, 与守城门的卫兵交涉,说是鼎国公巡检归京,希望人家能将门略开些放行。不一时, 城门不是开了一条缝隙,而是正式打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