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0  70年代极品婆婆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shubao1.cc/115874/160.html

还得去公社小学读书呢,不能旷课,大人们只得打起精神,早早的把孩子从被窝拽出来,忍着瑟瑟寒风送孩子们出门,天麻麻亮,勉强能看清脚下的路,每天这时候,到处是呼朋唤友的声音。

平日上学都结伴而行,年纪小的跟着年纪大的,蹦蹦跳跳说说笑笑的走,天冷了,都不想动,个个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的背着碎步缝,哈欠连天赶路,看得大人们火冒三丈,张口就骂,“就这种还想读书,别浪费老娘的钱,期末考试考不好明年给我下地干活去!别给我丢人现眼。”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薛花花大孙子满4岁没多久,数数背拼音古诗样样得行,这两天还会写字了,哪儿像她们家孩子,读了三学期了,拼音都认不全更别说写字了,回家不做作业,就满山跑,更甚至课文给忘了的,你说说,这种人怎么有出息?

在大人们骂骂咧咧的时候,薛花花正在灶房弄吃的,灶台前坐着陆德文四兄妹,陆德文手里拿着课本,一句一句教陆明文他们读,一年时间,他们已经开始初中课本了,初中的内容更为复杂,除了普通的古诗课文,还有文言文,光是弄懂文言文的意思就要几个小时,更别说熟练的朗读背诵了。

第43章 043 极品婆婆

陆德文磕磕绊绊地教大家朗读了遍,用铅笔把不懂的词语和汉字圈出来做下记号, 待会去猪场请教罗梦莹和李雪梅, 没错, 他们开始用铅笔写字了, 去年分到钱后,薛花花托陆建国去县城买了十几只笔和十几个本子, 全家开始了握笔写字的日子。

用惯了烧焦的竹枝, 突然用笔写字对他们来说非常不习惯, 在地上写字的话随意, 想写多大写多大, 写错了划掉重新写, 不会有任何思想负担,自从拿着本子就不一样了,本子是花了钱的,乱写就是浪费,几兄妹压力大得很。

除了考试抄题用本子,学习还是维持以前的方式。

在本子上写字的感觉和地上写字的感觉迥然不同, 本子薄, 力道稍重笔尖就会划破纸, 写出来的字不好看,全家人里,除了薛花花的字就属赵彩芝的字最好看, 赵彩芝写字慢, 哪怕考试也不慌不忙的, 能写多少是多少。

陆德文他们就不同了,考试限制了时间,眼瞅着题做不完几兄妹就慌慌张张的乱来,几兄妹里,陆红英的页面还算整洁,陆德文和陆明文陆建勋的没法看,同样的用四页纸,三兄弟的页面好像抹了黑炭遭蹂。躏过似的,脏兮兮的没法看。

为此薛花花批评过他们好多回,然而不管用,同样的姿势同样的写法,他们三兄弟写出来的字就是显得脏,脏得不禁让人想到被扔进粪坑的那本俄语书,臭烘烘的,晒干后当起火柴都没人要,最后让他妈捡回来烧了的。

他妈专捡人家不要的,好比前天傍晚,天快擦黑了,他妈捡,到处问谁家的,问了圈都没人回答她,昨天又去队上问,人家直接说不要了,里边的课本和笔都不要了,谁要谁拿着。

生产队今年虽然取得了大丰收,粮食产量比去年多两成,可是课本和笔毕竟花钱买的,没有人舍得丢掉,对方说不要,肯定说的气话,整个生产队,没有人不重视学习的,要知道,陆建国蝉联两年先进生产队队长后开始注重村民们的品德思想,积极游说村民人把孩子送进公社小学读书外,还在村里开展了扫盲行动,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人必须参加,扫盲的地方在猪场,下工后,由知青领头,各自回家搬板凳去猪场学习,除非打雷下雨,否则谁都不准请假,农忙学习半小时,不忙的时候一小时,务必让所有人会算数会识字,会写自己名字。

“和课本李婶子真的不要了?昨天建设叔问我李婶子不要的话能不和课本借给他,明年他孙子读一年级,刚好能用上。”学校没有硬性规定课本必须买新的,队上今年上学的孩子很多都用去年哥哥姐姐用过的课本,没有课本的人家就问有课本的人家借。

实在借不着了再买。

陆建设的两个孙子七岁了,明年八岁读小学,学校的桌椅正好是两人座的,兄弟两凑合着用一本书完全不是问题,听说薛花花课文无人认领,陆建设立马张口要借,等西西读书的时候又还回来。

薛花花说不借,“东西是别人的,咱得还回去,拾金不昧的意思你们忘了?”

陆德文他们哪儿能忘?上个月才学的成语,还以此写了篇作文,印象深刻得很,陆德文翻开课文,从头开始教陆明文他们背课文,赵彩芝要看孩子,清晨起得晚,他们四兄妹轮流做小组长,负责每天带头学习和作业检查,四兄妹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天亮得慢,早饭煮好,外边仍是白茫茫的雾气萦绕,为图省事,都是早上把午饭晚饭煮好,到饭点了回家热热就吃,玉米馍馍和稀饭,还有小碗酸菜,饭桌下边有个竹篾编制的


分卷阅读160(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