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还被最为严肃的三舅舅逮着训了一顿:“说了多少次了,别玩到饭点才走,人家大人做饭的时间到了还不走,你是想赖在人家吃饭还是怎么的?”
这话听得小毓铮偷偷抿嘴乐,当初自己妈也是从小就这么训自己来着。
现在的人都有这个讲究,大家经济条件都只够温饱,可一个个又太热情,家里来了客人不论老少都要出声留人吃饭,这时候作为客人就要自觉些,既是不让主人家破费,也是表示自己不是贪人便宜的人。
与之类似的还有其他小朋友吃东西的时候要稍微避一下,不然你眼瞅着人家吃东西,人家是分你好还是不分好?自己要是有了吃的,多的话就和小伙伴分着吃,要是少了不够分的就塞兜里别拿出来,饿了也忍着。唉,都是这粮食紧缺闹的。
大舅二舅家的孩子都在外地,目前家里最大的就是三舅家10岁的独子耿涛,作为家里接了棒的孩子王,今天就是他带着弟弟妹妹们出去的。
早就习惯了自家老爹的包公脸,他也不害怕,嬉皮笑脸地解释:“爸爸别生气,今天没去别人家,我带他们去爬赤石山了,回来的时候他们说有点累,才走得慢了点。”
这个解释还算过得去,说是山,其实不过是城门边的小山坡,离家不到一公里,都是去的惯了的,也没什么危险,就是对孩子来说来回一趟还是要花些体力。
谁知三舅的脸还没松下来,几个小点的孩子就开始叽叽喳喳地告状了:“三伯,涛哥哥他太坏了,说锻炼身体带我们爬山,然后又说修好的山道是给老爷爷老奶奶走的,爬山爬山,关键就是要爬,非把我们往那没有路的地方领,我们爬得好累啊!”
三舅的眼睛又瞪了起来,耿涛一缩脖子打量四周,看到小毓铮,忙借着与小妹妹说话躲避他爹的训斥。
“没事没事,都平安回来就好,衣服也没脏嘛,看来你们涛哥哥带的路也不是那么难走。今天小铮妹妹来了,去和妹妹玩去。”几个舅妈上来打圆场,小家伙们都是爱热闹的,看到小表妹,又一窝蜂拥了过来。
顾毓铮这一辈孩子不少,嫁在本县的大姨家就有5个孩子,大舅二舅家各两个,其他从二姨开始就全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一个好”了,孩子们吵吵闹闹玩在一起,干脆也不排序了,直接把名字冠在名字前头就某哥哥某姐姐地叫。
于水市本就离金陵不远,语法也有相通,现在想来,这叫法很有《石头记》里宝哥哥、宝姐姐的味道,好有羞耻感啊。
要不怎么都说一个家族的家训教养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呢,当然智商遗传也是一大因素。别看屋里这一群玩得满头大汗的小屁孩们叽叽喳喳互相告状打闹,在学校里,可个个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因为都住在一起,上学自然也都是同一个学校,甚至连老师们,也是教完上一个又教下一个。耿家的孩子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某某是你哥哥/姐姐吧?老师之前就教过,学习可好了,可认真了,你可不能丢哥哥/姐姐的脸啊。”一个个的老师唠叨过去,压力不可谓不大。
最悲剧的就是现在还未出生的小舅家的娃,性子在兄弟姐妹里最为活泼好动,一开始上课老开小差,成绩虽说不是前三吧,班级前十总还是有的,可硬是在哥哥姐姐们的对比下,给贬到尘埃里去了,直到后来兄弟姐妹们一个个的都各自考了大学才得到了解脱。
至于现在,这一个个的都还是孩子,拥有着天真烂漫的童年以及未来可以肆意挥洒的青春。
耿霜泠是兄弟姐妹中的老小,耿小舅结婚晚,现在孩子还没出生,顾毓铮就是家里这一辈中最小的,耿家孩子的团结教育那是不用说的,对小妹妹的照顾都不用长辈多强调,就这一小会儿功夫,5舅家上学前班的小表姐耿姿就将她拉到墙角,从口袋里摸出一颗糖给她。
顾毓铮一眼就认出来,这是市第一小学门口一个摆摊子阿姨自制的麦芽糖,用漂亮的糖纸包裹好,一分钱两颗,很受小孩子欢迎。只是家里大人管得严,孩子们手上的零用钱都少得可怜,想必这颗糖也是表姐自己省下来的,她自然不能接:“姐姐,我不要,妈妈说吃多了牙疼。”
“可好吃了,给你。”妈妈说小铮妹妹爸爸不在家,那平时就没人给她买好吃的,她一定会喜欢的。虽然心里不舍,糖还是要往外递。
“不要,姐姐吃。”又推回去。
“在干什么呢,推来推去的。”少年特有的清脆嗓音插入小姐妹之间,一抬头,就见耿涛伸着个脖子正在往两人手上瞅,“哟,我当什么呢,不就是块糖么,来,看我的。”
耿涛直接从厨房拿了把大剪子,咔擦一声把糖剪成两瓣,动作那叫一个利落。
一人分了半块糖,啥也不用争了,耿涛得意洋洋:“就你两啰嗦,赶紧去洗手准备吃饭。”
顾毓铮心里暖暖的,这就是兄弟姐妹,一颗糖也要分着吃,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大人们聊了一小会,孩子们也清洗整理完毕,这时候,最掐时间的外公才晃悠悠地抱着茶缸子迈进家门。
作为大家长,这个榜样作用是不太好,不过也没什么好说的,老人家平生就爱下象棋,偏偏又是个臭棋篓子,亏得巷口的刘大爷耐得住性子,天天陪着在自家门口下棋。为了不让人输得太难看,每局还都要让一个马,谁叫咱是老伙计呢?
分卷阅读7(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