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  绯色倾城GL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shubao1.cc/11756/18.html

※※※※※

“读史使人明智,明智而知自身;读诗使人聪慧,聪慧而得修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鸿鹄书院,仕子学堂。夫子絮絮叨叨的讲授令人昏昏欲睡。这间学堂里坐了有将近三十人,前排聚j-i,ng会神,后排慵慵懒懒,不停地交头接耳等待放课的时辰。

书院毗邻铸剑山庄而建,三年前由南少卿出资办成。随着铸剑山庄的声望在江湖上与日俱增,蜀中一带的许多武林世家,甚至官宦子弟,巨富商贾都纷纷把自家孩子送往山庄习武学艺。于是铸剑山庄俨然又成了桃李芬芳的求学之地,为了弟子的前程,南少卿自办书院,定下了凡十六岁以下弟子无论男女必须入书院学习的规矩。

慕绯趴在桌上听也不听,这里教的四书五经、国史、兵法、音律她六七岁时就已经在宫里学的烂熟于心。课上一字不听,也照样把夫子布置的文章写得引经据典,j-i,ng彩斐然。夫子久闻慕绯心高气傲,又是少庄主唯一的爱徒,实在拿她没办法。一心就想逮着个什么纰漏,到少庄主那里好好告她一状!

她半眯着眸子想睡,邻桌的几个富家少年也是不安分的主儿,使劲儿朝慕绯挤眉弄眼引她注意,逗得慕绯露出了灿烂的笑靥,他们便会迷得失魂落魄,满脸透红。

仿佛是一夕之间就出落得袅袅娉婷,姿容清美得令人过目难忘。无论容貌、文采还是剑艺皆是出类拔萃。从山庄到书院,或者偶尔随师父去县城里游逛,她时刻都能感觉到异性追随的炽热目光。

慕绯由惶恐到习惯,甚至渐渐乐在其中,蓦然发现了成长的乐趣。彼时的她完全不谙情事,不知何为“心动”何为“爱慕”,越是不知道就越是想要寻到那么一种感觉,在她生命中似乎只有师父是最依赖重要的,那些俊秀少年郎一个个在她眼里,似乎都还找不到异样的感觉...

“绯儿!”她正神思遨游,忽的感到背后有人狠狠掐她,慕绯一回头便看到了师姐宫凌板着一张冰脸,第七次替斜后桌的一个少年传递信物...宫凌刚满十六,到了开春就能离开书院。却因为坐在慕绯身后而日日不得安宁,成了那些爱慕者们的无辜信使。慕绯忙接过那样物事回过头去,逃似的避开师姐忍无可忍的可怕眼神...

低头摊开掌心才发现,这次收到的竟是一只j-i,ng致小巧的纸鹤。她立刻回头望了一眼那少年,那少年陡然一惊,慌忙用书本遮住了俊颜,极为羞涩腼腆...慕绯慢慢小心翼翼拆开了纸鹤,一首隽雅fēng_liú的情诗跃然纸上:

“一睹倾城貌,尘心只自猜。

相望不相亲,鸿蒙为卿开...”

☆、第十五章 怒争 ...

指尖轻轻覆上油墨未干透的字迹,慕绯心底一阵惊喜,她与那少年传信早已不是第一次,唯有这次是分外真实地触到了那人字里行间的默默情意...像是隔了一层薄纱迷离,彼此羞涩却又彼此试探,最后终于点明,只愿相望而相亲,共开鸿蒙,成双成对。

慕绯觉得心跳都有些乱,尤其是那句“一睹倾城貌”更让她欢喜得意到不行,这厢就面漾晕红,将头垂得更低。回首对那少年一笑,那笑容如月夜莲花,诉不尽的纯澈嫣然,夺人心魂。

传信的少年霎那间呼吸不畅,痴愣愣地看着慕绯,心头一阵澎湃一阵迷乱,沉浸在示爱成功的狂喜里不知所措,夫子的讲课声和周围的聒噪声全都不能入耳...

那俊俏美少年名叫沈怀冰,自入书院以来便与慕绯交好,也是这情窦初开年龄里慕绯唯一觉得“特殊”的异性挚友。其父本是渝州通判,却因为皇族宫变惨遭牵累贬谪。女皇即位后不仅残杀沈氏皇族,连民间姓沈的官员也或杀或贬。沈氏者终生不能入仕为官,只能务农或从商,还处处遭排挤迫害,惶惶不可终日。更有甚者毁烧族谱,改名换姓以求生路...

这一切的一切慕绯都恨在心里,她也姓沈,如今却只能说自己姓慕。因此才觉得与沈怀冰同命相怜,越发亲近。书院里倾慕她的人不在少数,慕绯却唯独接受沈怀冰的邀约,常常在放课之后溜到碧云山下,青山绿水之间,斜阳余晖之畔,畅谈诗词歌赋,指点江山,无话不聊。而这位沈公子为人矜持儒雅,交往间从不逾礼。慕绯便从心底里对他更加钦佩,甚至忍不住向师父常常提起。南雪衣面色不悦,严厉提醒慕绯专心课业,若做出什么越轨之事,她决不轻饶!听得慕绯心惊胆颤,第一次觉得师父不近人情...

眼下她早已把师父的告诫抛至九霄云外,整个人都飘飘欲仙,神思惘然。夫子的讲授听在耳边更加难熬,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沈怀冰,两人心照不宣,秋波暗送中恍恍惚惚生出了一种奇怪的错觉,慕绯忽然间觉得在那双深黑的俊瞳里看到了弟弟的影子,她心下一凛,难道...这就是她只对沈公子另眼相看的原因么?

心头万分的疑惑还未得到排解,慕绯忽然又听到了夫子正用低哑的嗓音,缓缓道出了一段惊人的言论:

“...接下来讲《国史》本论篇,两百年前北狄人侵犯我中原疆土,建朝‘大魏’,魏哀帝末年出现诸王混战,世有大难起,更有王者兴...当时有一支民间义军名曰‘大兴天朝’,这支队伍灭六王,直取帝都而去。不料哀帝末年的四月份,天朝军的首领赵大兴兵败嵩山,被一个扫地的和尚救下。而这个和尚,就是我大靖朝的开国皇帝...”

<

第18节(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