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年景不错  河工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shubao1.cc/119182/305.html

[第55章第五十五章光景和变化]

第3节河工(304)年景不错

说干就干。陈牛儿带上铁锨和干粮,以及搪瓷缸子,骑自行车沿着河堤西岸朝北面骑出二百多里路,终于发现了一片芦苇。他用铁锨刨了一大晌,弄了两大捆,系自行车上连夜驮上赶回了摆渡口上来。

在去那里的大堤上,陈牛儿看见东岸的堤内堤外有许多民工在施工,虽然比前年和去年的两次清淤挖河的规模小得多,但是说明虽然是大旱之年,人们也没有忘记这条大河。果然陈牛儿还发现了西岸大堤上和堤内也有刚刚竣工不久的痕迹。

大旱之年,民工没有来这河汊之地清淤,但是大河的施工整治并没有因为气候干旱儿停止。只是人们的施工将上中游的清淤改造,变成了对中下游的堤岸进行加固和防御。

陈牛儿连续挖了三趟芦苇根,就将小牛1号与小牛2号的湾坑底栽满了芦苇根,剩下小牛3号湾坑,他想在西岸堤外面找一些还能成活的矮树丛栽种在里面,让其长成荆条来编筐编篓。

整个夏天,没有大雨和暴雨,但是却经常有雷阵雨。下过之后就晴天。这样,地里的秋庄稼虽然不能喝饱,却能保证生长之需。大河里也时而断断续续地有一些水,形成一线水流,但是三天不下雨,水流就断了。这时候就会又来一场雷阵雨,河里又有一点儿水了,整个夏天,大河里就是这样断断续续地时而有水时而干涸。然而大河内外却仍旧是一片葱绿。野草虽然不像前年那样茂盛、葱绿、深厚至膝,却也能像家乡大屯那样,都长得绿油油的一片。因此三只山羊天天吃的肚子圆鼓鼓的,因此长得很快并且膘肥体壮,其中一只母山羊怀上了小羊羔。

陈牛儿的日子有了新变化。

入秋以后,雨水渐丰。绝非那种疾风暴雨,而是秋雨连绵异常的均匀的雨水。因雨水适宜,秋作物得到了较好的水分,虽然前期因为天旱,禾苗拔节间受到一些影响,但是最后期的时候雨水比较充足,因此虽不能说是丰收在望,但是近二十亩地里的玉米,五六亩地的高粱,还有近三亩地的棉花,迎来了一个不错的收成年。

陈牛儿边拾棉花边望着自己的玉米高粱即将成熟,禁不住自言自语道:“地主,奶奶地,终归俺还得当地主——呵呵。”

王大爷的几亩地也长势不错。这更让陈牛儿心里踏实些。因为毕竟自己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了照顾王大爷的义务,王大爷自己还能生产劳动,多少都是在减轻着陈牛儿的负担。陈牛儿很知足,他经常劝王大爷不用在干活了,有他照顾着,不用他自己在种地了。但是王大爷说这样活动着反而对身体有力。他甚至说,像他这样的残疾人,只要一躺下来,就再也起不来了。于是陈牛儿只得劝他力所能及。为了让王大爷放心,他还用自行车驮着王大爷看了他开垦出来的那一片荒地,他把自己的计划全部告诉了王大爷,王大爷对陈牛儿的计划非常支持,他说:“小陈儿,有了你,我老汉可要多活几年喽。”陈牛儿道:“大爷哎,你这是哪里话啊,咱爷儿俩早就是一家人了,俺没爹没娘,你就是俺的亲人哩——只要有俺的饭吃,俺陈牛儿就不会让你老人家肚子受屈。”

陈牛儿的话热乎乎地,让老汉热泪盈眶。

金秋时节,窝棚附近百十米长的大堤上,黄澄澄的玉米棒子槌,红红的高粱头,还有雪白的棉花都堆得跟小山似的。窝棚边上,还堆着一堆白瓜和冬瓜,这些瓜保存好的话,足够他和王大爷吃上一冬天的了。

哎呀,这么多的收成该往哪里盛放啊?玉米槌好说,可以码成垛来存放。但是高粱和棉花以及当玉米弄成粒的时候,就没有地方盛放了。那现有的两个布袋再加上王大爷送给的两个布袋盛放着小麦和去年的玉米粒。他的那几个篓子已经不起作用了。于是他先用以前剩余的木棍与树干在小屋南面的大堤上搭建了两个敞篷,搭上塑料薄膜,在压上一些泥土便能盛放粮食和棉花了。

种上二十亩麦子以后,陈牛儿就决定去一趟西北方向的县城。

他是想去那里买一些塑料薄膜、布口袋,包裹皮等物品。


(304)年景不错(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