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派人去了里斯本的几家媒体收获巨大。
在现场,记者们见证了沈馥拿奖,记下了沈馥的中英文获奖感言,更看到了沈馥演唱时现场观众的兴奋表现。
因为葡萄牙和中国有7个小时的时差,国内报纸赶不上把大篇幅海外报道登上11月4日的文娱版头条,可是网站没有这个限制。
国内唯一一家派人到里斯本的门户网站,一下抢得先机。
当初对于是否派人去里斯本,网站内部曾出现分歧。有人认为沈馥拿奖希望不大,而且国人对该奖项认知度不高,不值得花钱跑这一趟。
是网站的采编中心主管力排众议,他认为沈馥拿奖的希望很大,同时觉得沈馥极有可能成为国内乐坛划时代的天后级歌手。
采编中心主管赌对了。
前方记者传回来的信息让人心潮澎湃。
大西洋体育馆里,沈馥的表演引动全场。
场外,欧洲媒体不吝词汇赞美沈馥是“迷人的东方天后!”
无论欧洲还是美国,《r-the-deep》在流行音乐排行榜上,双线接近登顶。
毫无疑问,沈馥和女子十一乐坊的最新版改编,赋予了《r-the-deep》新的吸引力。如同即将飞临作战半径的战斗机,在空中加油后,继续向前飞。
最先发布现场图文的门户网站,11月4日这天点击暴涨。
虽然几乎是他们发一条消息,有转载协议的网站就转一条,分散了点击,但这一天的点击量还是达到了2005年前10个月的峰值。
中午的时候,《新闻30分》用近一分钟播发沈馥获奖和现场表演的画面。
这个有点牛逼了!
立刻,网上有人分析,央视钟爱沈馥是有原因的。
首先,沈馥上过春晚,而且是火速上春晚那种,这里面除了香火情之外,还存在一种慧眼识珠的意味。再者,央视可以说是春晚的超级影响力,帮助沈馥打开了海外华人市场,帮她登上了欧洲顶级音乐颁奖礼的舞台,等于从侧面宣传了春晚的影响力和造星能力。
其二,沈馥用汉语发表第二部分获奖感言。在欧洲顶级舞台上,内地走出去的歌手用汉语发表获奖感言,虽然没像一些奥运冠军一样“感谢国家感谢教练感谢……”但说汉语本身就代表一种态度,用句时髦的话说,等于在几百万观看直播的欧洲人面前刷了一次汉语的存在感。
其三,沈馥带着女子十一乐坊一起登台。一直以来,使用民族乐器的女子十一乐坊被一些人视为民族乐器的推广者。所以,无论沈馥有心还是无意,拉上女子十一乐坊一起登台,加重民族乐器发挥的比重,等于是一次文化输出,这份胸怀让人敬重。
下午的时候,国内所有论坛里,最热的话题就是沈馥欧洲拿奖。
沈馥当晚的服装造型,中英文获奖感言,现场表演团队,都成为讨论的热点。
就连最挑剔的毒舌网友,也挑不出沈馥的毛病,除了个别想借机刷存在感的id。
他们说:“沈馥穿的旗袍是满清旗人的服装,代表一种奴性……”
他们说:“沈馥还没洗脱同性恋的名头,居然又拉着十一个美女去了葡萄牙,这是准备在国外放浪同眠……”
这次,不用沈馥的粉丝出手,几个没底线的小丑被各论坛的管事版主禁言了。
还tm要点脸不?
人家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成为首位登上欧洲顶级舞台的华人,现场不忘本源,穿的是旗袍,获奖感言说了中文,拉上使用民族乐器的乐团一起登台,征服了一直持有偏见的欧洲观众,就这表现还能被骂,你们还算是个人?
更大的惊喜在后面。
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沈馥欧洲拿奖的报道上了11月4日晚7点的《新闻联播》,虽然播发时长只有十分靠后的12秒钟。
12秒,奠定了沈馥国内歌坛的天后地位。
12秒,让沈馥继春晚之后,举国皆知。
12秒,让跟沈馥一起登台的女子十一乐坊也在新闻中露了一把脸。
当然,看《新闻联播》的人不多,但《新闻联播》播了沈馥在欧洲拿奖,那看的人就太多了。
好多人听说了,第一时间上网找《新闻联播》的视频,心里想的差不多都是一句话:这是要逆天?
已经逆天了。
没有人想象得到《新闻联播》这12秒的深远影响,单就眼前,国内从南到北,大街小巷音响里播放的,三首歌里必有一首是沈馥唱的。
趁热打铁的道理大家都懂。
电影剧组跟人在德国的沈馥联系,商量11月中下旬推出电影片尾曲《我不转弯》,沈馥同意了。
《我不转弯》词曲成熟,mv也已经录制完毕,什么时候推出完全看剧组的意思。沈馥也知道,眼下是推出新歌的好时机,正好夯实国内的粉丝群,给媒体的后续报道提供话题。
可是就发布地点和形式,沈馥跟剧组出现了分歧。
剧组想把歌曲发布会开在燕京,沈馥的意思,做好宣传放到网上就行。
剧组问沈馥为什么不赞成在燕京开发布会的提议,沈馥很直接地说:“燕京是我的伤心地,不想回去。”
对方问:“一辈子都不回去?”
沈馥说:“是不是一辈子说不准,但现在不想回去,不想面对那些虚伪的人。”
鉴于沈馥眼下的知名度,以及沈馥没有追究前阵子剧组利用沈馥的丑闻替电影造势的行为,不想把关系搞僵,剧组勉强答应沈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