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分节阅读_410  继后守则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shubao1.cc/120600/410.html

父皇和母后,所以特自画儿子的画像一副,让父皇和母后以解思念,画像附于信后,同时希望父皇和母后回信的时候,将您们的画像也附上,让儿子以解思念……”

而信后面,还真的附有桓小皇子自己画的,身穿胄甲,威风凌凌,手持长矛直视西北的画像一副,画虽然粗劣了些,但还是看得出来是桓小皇子。

林嫤将画像递给皇帝看,然后继续念信:“……西北天高海阔,儿子的心情十分激荡,连风沙都让儿臣觉得亲切,儿子觉得,儿子天生就应该是属于这个地方的,因为在这里,儿子觉得能俯瞰我整个大梁的江山如画,可以知道父皇是多么的伟大……

对了,儿子还有一件事要告诉父皇母后,儿子在路上救了一个小姑娘,那姑娘衣衫偻烂,躲在山洞里,大约是从哪里逃难过来的,看见儿子的时候,还以为儿子是坏人目光恶狠狠的就想要扑过来的模样,儿子伸手去拉她出来的时候,她还咬伤了儿子。但儿子看她就是惊为天人,觉得遇见了生命的至爱,虽然她看起来才六七岁。儿子觉得她就是儿子以后命定的王妃,所以决定将她带到西北,好好养大。等她长大了就娶她做王妃。虽然她现在还十分排斥儿子,认为儿子是坏人,但是儿子相信终有一天能够将她感动的,所以不要取笑儿子此刻正春心萌动之下的行为……”行为之后,附带桓小皇子画上去的表情包一枚。

等林嫤念完信之后,皇帝忍不住笑了起来,道:“这小子,行事还真是出人意表。什么惊为天人,六七岁的小姑娘能看出什么惊为天人。”

林嫤一时也不知道该对儿子的行为说什么好,他还打算玩养成那一套了,亲自给自己养出一个王妃。

林嫤将信叠起来,递回给皇帝,然后又看了自己的那封信,信中都是差不多的内容,都提到了要记得给他寄他们的画像,还有那个让他惊为天人准备亲自养大给自己做王妃的姑娘。

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文最后一章

皇帝将桓小皇子的信拿在手里摩挲着,显得十分的珍惜,显然是还想要亲自看他写的信的。

林嫤道:“相亲自看信就看吧。”说着想到了什么,又道:“对了,前段时间江南的庄家献上一样东西来,皇上戴上,肯定就能看清楚信了。”

说着进了屋子,亲自捧了一个匣子出来,将匣子放在桌子上打开,铺在红色的绒缎上面的,是一副两边两个圈圈,中间用一根细铁丝连接,两个圈圈的边上又有两根长长的东西可以挂在耳朵上的东西。

皇帝看着眯了一下眼睛,奇怪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林嫤笑着道:“这东西可神奇得很呢,海外的蛮夷人喊它叫‘老花镜’,就是中间放两块十分透明的琉璃片,要是年轻的人戴上它,看人看字反而模糊,但是像咱们这样上了年纪视力不好的人戴着它,看字看人却能十分的清楚。”

林嫤说着,匣子里面的老花镜取出来,对皇帝道:“皇上,我给你戴上?”

皇帝听林嫤说的也觉得有些神奇,“嗯”了一声点了点头,道“好”。

等林嫤给他戴上,皇帝再去看桓小皇子的信,果真是纤毫毕现,每一个字都十分清晰,连比划用墨深浅肥瘦都看得清清楚楚。

皇帝将信看完之后,将眼睛上戴的“老花镜”取下来,放在桌子上,笑着跟林嫤道:“这海外的蛮夷人还真的有些本事,以前咱们汉人发明出了火药、指南针还有纸张、印刷术这些东西,都自诩我们汉人聪明。没成想,海外的蛮夷人的智慧也不可小觑。”

林嫤将“老花镜”放回匣子里,笑着跟皇帝道:“这些可不是海外的蛮夷人做出来的东西,而是庄家在江南的工坊里做出来的东西,不过这技术,还真是跟海外蛮夷人学来的。”说着又道:“这还要说皇上英明,开了海埠之后,派遣了不少匠人前往海外跟海外的蛮夷人偷师,皇上还别说,这海外的蛮夷人还真的会不少咱们不会的东西。现在江南那边,许多商贾派遣匠人在海外学成之后,等他们回来就学海外蛮夷人开办工坊,制造那些海外蛮夷人发明出来的东西。”

然后又拿了手里的“老花镜”举例,跟皇帝道:“就说这老花镜上嵌着的两块琉璃片吧,以前咱们大梁谁能造出这般透明的琉璃片,跟上面没有东西似的。而海外的蛮夷人就造出来了,而且人家还不叫琉璃片,人家叫玻璃。如今咱们大梁的工匠将他们的技术偷学了来,咱们便也能生产出来了,而且还进行了改进。如今江南那边,不少人拿这个来装在窗户上,不用打开窗户,就能在屋里看到外面的风景。”

皇帝听着沉默起来,过了一会,对林嫤道:“把这东西拿给太子看。”

林嫤明白皇帝的意思,他是想让太子为政不要固步自封,海外蛮夷人有比大梁长处的东西,也要去学着来。

林嫤笑着道:“这个皇上留着用吧,以后看书看信都方便,庄家送上来整一大箱子呢,我父亲母亲,还有二伯父二伯母他们如今都用上了,都说这东西好。我再找两副给太子送去。”

皇帝听着点了点头。

皇帝又叹道:“这开海还是开对了,让咱们也重新认识了一下海外的蛮夷人。”

林嫤还是顺便提了一下崔家的功劳,道:“崔家出力不少,要不是有崔家在沿海镇着,倭寇不敢再猖狂,开海不会开得这么顺利。”

如今江南沿


_分节阅读_410(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