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二七章 该来的都来了  重生之红星传奇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2/3) 目录 下一页(2/3)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shubao1.cc/125075/826.html

南路、北路和中央三个方向发起大规模攻击。

接到报告的第六军司令官荻洲立兵中将表现的倒是一点都不慌张,只是催促参谋长藤本铁雄少将命令正在海拉尔休假的军官返回部队,组织部队打退苏军进攻。

不光是荻洲立兵,整个关东军都没有想到苏军会在这个时候发起决战。关东军参谋迁正信的判断是苏军不可能在26号以前发动大规模进攻,荻洲立兵就决心提前一天发动反击,先发制人。现在好了,不用让他费事了,苏军提前打响了,而且打在了他最虚弱的时候。

苏军的炮火太猛了,一公里见方的阵地上每分钟落下来120发炮弹,小鬼子哪能承受得起么。日军前线士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苏军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哈拉哈河上架起五座浮桥,渡河攻击。到了上午九点,日军左翼的第71联队第一大队的几个中队长全部死啦死啦的了,弹药库也被苏军摧毁了。

这一次,日军的燃烧瓶不起作用了。因为苏军的坦克全部是柴油发动机的重型和中型坦克,燃烧瓶扔上去没有一点动静。

激战到晚上,第二十三师团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眼见71联队被苏军包围,就命令第26联队向苏军实施侧击,救出被围的71联队。结果第26联队联队长告诉他,第26联队只有两个中队的兵力了。

战斗惨烈到这种程度,第六军司令官荻洲立兵在次日却向关东军司令部报告:“1.敌军的进攻没有什么气力,马上就要过去了。我军除在右翼略有退却外,其余阵地固若金汤。2.我军预定24日开始进攻。3.敌军对我军后方的搅乱工作没有效果,不足为虑。4.我军将士斗志旺盛。5.20日以后的战场指挥非常顺利”。

屋漏偏逢下雨,21日晚上,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打电话给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浩,由于欧洲局势变化的原因,德国要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了。

这个大岛浩外号希特勒的日本心腹,就是他瞒着日本内阁与德国签订共同**协定的。这家伙,一力主张搞军部外交,是日本外交界最富有代表性的主张与德国结盟的中将外交官。

这一听里宾特洛甫的话,大岛浩就知道日本被德国卖了,赶紧抗议。但是抗议无效,里宾特洛甫很绅士地挂断了电话。

大岛浩放下电话,差一点气晕。这一次他不敢再隐瞒了,赶紧报告了国内。

关东军还不知道大本营已经为苏德即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吵成了一团,也顾不上,诺门罕无时无刻不在死人,得先过了眼前这关再说。

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和参谋长矶谷廉介看了荻洲立兵的报告就知道这家伙在胡说,赶紧派副参谋长矢野音三郎和参谋迁正信赶到第六军司令部去。

等到矢野音三郎和迁正信赶到第六军司令部,眼前的情景让人匪夷所思,荻洲立兵竟然给他们准备了威士忌,并说明天就可以彻底解决老毛子。

荻洲立兵的计划是用第64联队在中央拖住苏军,其余步兵主力后撤三公里左右再重新汇合沿着哈拉哈河往北攻击,“全歼苏蒙联军”。

这都什么时候了,荻洲立兵还在做梦呢!

迁正信觉得荻洲立兵的计划可行,因为日军就是这传统,不擅长守备,擅长进攻。一遇到攻击,马上就会发起反攻击作战。如果失败了,就只能玉碎。

荻洲立兵是从第十三师团师团长任上调来第六军任司令官的。他一定会坚持自己的战法的,第十三师团就是用这种战法参加了淞沪会战、攻占南京、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

矢野音三郎却看出了危机,他马上给植田谦吉和矶谷廉介发报,报告说诺门罕前线部队损失过大,必须采取措施,出动第一师团、第二师团、第五师团、第十一师团和装甲旅团,否则不能挽救战局。

事实证明矢野音三郎的担心是正确的,荻洲立兵指挥部队在23号这天展开了反击,结果不但没有把苏联红军打退,反而被苏军从左右两翼包围了。

植田谦吉他们怎么都想不到,就在23号这天中午,里宾特洛甫率领的德国代表团乘飞机到了莫斯科,和斯大林两次会谈后,当晚就与莫洛托夫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签署了附加秘密协定,开始了瓜分波兰乃至欧洲的丑陋交易。

斯大林的笑声是爽朗的,莫洛托夫的笑声是爽朗的,里宾特洛甫的笑声也是爽朗的,几个人笑声里的含义只有鬼知道。双方到底是在互相施展缓兵计,还是互相配合,都成了历史悬案。但有一点是清楚的。条约一签订,苏联开始备战,忙着把工厂设备向大后方转移。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消息一公布,首先被打懵的是英法两国,接着是日本。因此,当植田谦吉向大本营报告动用第一师团、第二师团、第五师团、第十一师团和装甲旅团对苏反击时,大本营越发想通过谈判解决对苏争端了。

关东军这些骄兵悍将都是不碰个头破血流就不回头的主儿。这一次,还是副参谋长矢野音三郎和参谋迁正信运作,秘密集结的第一师团、第二师团、第五师团、装甲旅团开始冒险了,他们还真的象《文汇报?军事论坛》上的文章里探讨的那样,开始向海参崴发起攻击了。

海参崴来自古老的肃慎(满洲)原住民语言,汉译为“海边的渔村”或“海边的晒网场”。清朝时闯关东的直鲁两省人把这里叫做“崴子”,山东人的“跑崴子”指的就是这


第八二七章 该来的都来了(2/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