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六十四座神殿,只差最后一座了。到时候就可以回圣山了……”
他侧过了头,越过了重重山峦,看向了那座他压根就看不见的圣山。
加文不可避免的,在这个时候对那位神明有了一些想念。
“是叫你除夕,还是康斯坦丁呢?”加文喃喃自语,然后不是很确定的想着,“……就算你不认我,总不能让元宵不认爹吧?”
哎,当神官的日子,就是这么枯燥,无聊,且乏味。
第172章
帝国的皇宫张灯结彩,迎接着新年。
今年有许多喜事,譬如皇太子殿下有了嫡长子。皇帝陛下为自己的嫡孙赐下了名讳,名为丰年。
这是李清舟的第一个孩子。他的太子妃和先祖一样,是赵阀的嫡出小姐。
俗话说,缺什么叫什么。
帝国的农业星上的农植,最近几年因为基因病,年年歉收,物价一涨再涨,很是令人心慌。大家都盼望着丰收。因此这位皇太孙才有了这样的名字。
万幸的是,帝国粮仓储备还算丰盛,暂时无须担心。
在经历了最初几年的动荡后,朝廷之上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双方不再互相倾轧,而是积极的在暗中做起了准备。
再一次出征的准备,十四星系的确荒芜,看上去丢了也无甚可惜,然而却像是一根深入帝国内部的尖刺,打开了一条防御的口子,让李知非半夜都不能安寝。
这位军部出身的帝王大刀阔斧的对冗杂的官僚机构进行了改革,未免触犯了许多世家门阀的利益,但是如今不同往日,敌人的刀是真的明晃晃的悬在脖子上,不知道何时就会落下。
帝国的九阀依然是九阀,七十二世家却凋零了不少。
李知非到现在才有些明白,为什么当年李铮会那么纵容姚重华。
“虽然不够光明磊落,甚至不符合帝国的宪法,但是真的很方便……”
而且他和李铮不同。李铮空有权利,没有对应的武力去镇压蠢蠢欲动的家奴,所以最终被自己亲手打造的刀反噬,但是李知非有。
在处置了一批世家后,皇权已经集中了不少。
自赵容成和宋少羽相继离去后,至少在明面上,李知非是整个帝国的最高武力。
当了快八年皇帝,疲于政务,让他的境界多年来没有寸进。
李知非一直在等一个契机。最近他终于等到了。
大典之日,面对先王的庙宇,突然就泪s-hi衣襟。
这是他的帝国。
是不知道多少代先祖筚路蓝缕启山林,从异族手里抢来的生存空间。
而开国皇帝李应天的画像,突然在这一刻活了过来,念出了一段古经。
……
……
当天晚上,李知非在宗庙里召见了李清舟。
宗庙的最高处,是李应天的画像。千年后,画像依然栩栩如生,一双眼炯炯有神,不怒自威,仿佛这位高皇帝下一刻就能从画里走出来似的。
“千余年前,老祖宗从少年一直征战到了晚年。寻常圣阶有三百年的寿命,他却因为早年暗伤太多,只活了一百九十余岁。”
时过境迁,李知非终于能心平气和地提起另一个名字了,“大概是七十年前吧,赵容成跟朕说过,他欲效仿先祖赵明月。”
李清舟的神色有了些动容,“父皇……”
“朕到现在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叛国。还有宋少羽,为何要杀了李铮。”李知非的声音平静,“朕已经是皇帝了。为何还是过的糊里糊涂。是我们李氏皇族的错,还是这个帝国真的没有一点值得他们留念的东西?”
但是离去的人注定没办法回答。
“清舟,”李知非转过了头,他明明正值壮年,两鬓的白斑却一直没消下去,“朕最近如有所悟,准备闭关,寻求破境了。”
这也是李知非最近才明白的道理。
为什么李应天在世时无人作乱?
为什么李景渊能剑指小眉星的王城丹朱?
因为他们够强,亦或者是,他们在的时代,有人够强,能为之所用。
“虽然朕明白,再强也不会强过那位神。但是朕依旧要去试一试……”
康斯坦丁从不会c-h-a手战争。
李知非看向了他的孩子:“朕不在的这些日子,由你监国。如果朕破境失败了,那就再等下一代去完成夙愿;如果成功,朕也欲仿先祖,收回故土。
我帝阀被供奉千年,李氏皇族吸着全帝国子民的血,也理应庇护天下人。”
李知非的声音很平静,这么多年过去,他早就是不是一生气就会摔杯子的新帝了。
“姚重华可以用,但是也不得不防。遇事不决,内政问林永乐,军政问赵逢清。你是帝国未来的皇帝,你不能露怯,被人小瞧了去;也不要狂妄,免得徒增笑话。”
“你和你清辉,你是帝,他是将;你是君,他是臣。一明一暗,帝国的未来理应在你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