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出师可以说是他一切灾难的开始,其实再往前推,或许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灾难就已经开始了。但若他一辈子老死在方寸山中,或许有就没有后续的一连串的麻烦。
但神仙是不可能老死的,而且作者有不会让一个主角刚学完艺就挂了的,所以站在吴承恩的角度考虑考虑,你就会发现——孙悟空非出师不可。
这是在一个晴空朗朗的秋天,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枯黄的落叶随风而起,却被烟雨打落,秋风秋雨愁煞人。
菩提祖师或许真的改变了初衷,并没有用原著中那个十分蹩脚的借口赶孙悟空出山。而是直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孙悟空离开。
“悟空,你身上因果纠缠,避世并非正道,而且有些事情也根本无法规避过去,所以眼下你既然艺成,就也该出山了。”菩提祖师情真意切道。
孙悟空十分不舍:“师父,弟子虽离家有数十年,甚为想念旧日儿孙,但念及师父厚恩未报,不敢离去。”
祖师道:“如今你已入仙道正统,莫做小女儿姿态。”说完,叹了口气道:“并非为师狠心,实在是你身上因果太多,吸引了太多人的关注。若你此时不离去,恐怕日后也会有人逼你离去。”
“师父,你时常说及此事,究竟是什么人?”孙悟空皱着眉头问道。
祖师摇摇头道:“此事说与你你也不能明白,而且……此事牵连甚广,连为师都要谨言慎行。你还是莫要问了。”
孙悟空龇牙咧嘴挠挠头。罕见的出现烦躁沉闷之色。
祖师叹道:“罢了。你也莫要太过忧愁,只需记得,一切皆以本心行事,只要不违背本心……即便竹篮打水亦非白活。”
“是,师父,弟子知道了。”孙悟空的声音有些低沉。
菩提祖师抿了抿嘴,却什么都没说。
他抬头望天,似乎望见了自己的师父。他面皮一阵抽动。似乎想到了什么十分不愉快的过往。他深吸一口气,对孙悟空道:“去吧,去吧!”悟空抬头,他早已回复了往日古波不惊的面孔。
悟空沉默片刻,知道此事再无返还余地,雷公嘴一抖,泣道:“师父保重!”
说完,他跪下身子,重重磕头拜师恩,一个筋斗翻起。头也不会的离去。
两行泪水,随着秋雨默默流淌。凋零万物,也凋零了一些悲伤之人的心境。
※※※
咚!咚!咚!
秋风吹,战鼓擂,落叶纷飞祭天台。
随着一连串的鼓点由一声声到逐渐密集,最后再到如同雨点般的鼓声过后,天地一片宁静。
肃杀,庄严,郑重!
一排排官兵穿着铠甲,排兵布阵,水泄不通的围绕在一个巨大的场地中央。
文武两班重臣朝服在列,所有人都拱卫着一个纹绣金龙样式的帝皇,帝皇的左手边,是一名青袍道人,右手边,是一名——太监!
就是一名货真价实的大太监啊!
安逸欲哭无泪,感觉自己的尊严收到了严重的挑战。
眼前的情况是刘邦在中,他在左,太监在右;很容易就给人一种他=太监的感觉好不好!
而就在他琢磨着是否要抗议一下的时候,三人已经走到祭天台前,刘邦从一旁太监手中拿起早已撰好的榜文,开口便念:“朕生现世,为民于草野之间;当有秦失驭,天下纷纭,乃乘群雄大乱之秋,集众用武。荷皇天后土眷,遂平暴乱,以有天下,主宰庶民……恳祈照临,永光西土,神其鉴兹,伏惟尚飨!”
没错,这就是开国大典!
这种事情在古代是不是叫开国大典安逸不知道,但眼下就是开国大典。
其实严格的来说,国家早已开了,这时候只不过是终于拿下整个中原,刘邦耐不住心中闷骚的情绪,大肆的宣扬嘚瑟一下而已。
安逸站在刘邦身边,却并没有关注刘邦在念什么,更没有关注下方激动的朝臣的表情,而是抬着头,望向天空。
自古以来祭天就是大事,更何况与开国一起。
王朝更替本就是天下气运转换,每一个王朝的兴起与衰灭就连高高在上的天道都不能忽视。
就在刘邦刚刚登上祭台的时候,一股神圣肃穆的气氛从场中升起,笼罩四周。
而随着他念动祭文,安逸就感觉到,一股苍茫浩大的气机,压在自己的头顶。
这是天道的力量,亦是人道的力量。
这个世界天道的力量太大,是以人道才被其牵引,在同一时间降临。
天垂象,圣人则之。
天子祭祀天地的目的,就是要调和天地人三才之气,藉由祭仪与天地神祇交通,藉由天地人之间的良好交通,以保障天地的秩序的安定,如天体的正常运行、气候的安定等。简单来讲,就是借着祭天这个仪式调动天地人三才之气,使之共振,变得共趋和谐。理顺人之气机。
这整个仪式极其复杂,繁琐。随着刘邦念动祭文,就听到祭台下面的朝臣们,都在山呼拜舞,发出呐喊一般的呼啸之声。
忽然!
轰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