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这片有些狼藉的大地上时,许久不成有过的忙碌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带来了生机。
锦绣江南的顾老板连夜派人送来了一千石粮食,总算暂时解了燃眉之急!一队官差组织老乡们卸粮。
女人们忙着把粮仓里剩下为数不多的玉米面全部都取了出来,准备全都蒸成窝窝头,好留着给明天进山打猎的人带上。
还有一伙人在田里挖菜窖,我和彭朔也跟去看热闹。
看着那一点儿点儿挖深的大坑,我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哎?对啊!我们可以挖地窝子过冬啊!我怎么早没想到呢!”
彭朔蹙着眉看我,“你跟那嘟哝什么呢?”
我没理他,而是仔细盘算着地窝子的可行,越想越觉得可以试试!
拉着彭朔欢快的道,“你让徐管家往墨源大量运送建材这事可以放一放了!咱们现在不急着要建材,还是让他专心筹集粮食是正经。”
“不要建材了?那怎么行,难道让灾民们一冬天都住草棚子里吗?那不冻死了!”
“不会的,我想到别的办法了,走,咱们找五少爷商量商量具体实施方案去!”
找到了彭言,我便跟他们说了要建地窝子过冬的想法,并指出它的诸多好处。
“这地窝子保暖这一点就不用说了,参照一下菜窖就会从中得出结论,且建地窝子不需要一文银子,只需要老乡们自己砍几木头,割几捆蒲草就行了!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现在时间紧,建房太费工了,这马上就要入冬了,材料什么的都还没运来,怕是来不急了!倒不如先挖个地窝子把这个冬天过了,建房的事儿明年开春再说,也让我们有时间好好规划规划,房子盖完可就挪不走了,可不能急急忙忙的逮哪哪盖的乱来啊!”
彭朔点头,“你说的倒是在理,只是不知道,这个地窝子到底行不行啊!”
彭言接口,“还是那句,行不行,试试就知道了!”
我笑,“对,就是这话!”
于是,动感地带,我们都是行动派!当即就找来挖菜窖的老把式,六十多岁的黄大爷,听人说,他干这个可是一把好手,他挖的菜窖,大白菜放上一冬天,再拿出来,跟新鲜的一样!
跟黄大爷说了说地窝子的构想,老爷子吧嗒着烟袋琢磨了一会,点点头,“可以试试,应该能行!”
能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我还是相当高兴的,立刻拉着彭朔张罗着选一处地势高,光照好,挖地窝子不至于太潮湿的地方!很快的我们就看中了一个向阳的山坡,坡上没有什么树木,只长了一些蒿草,坡度也不大,很平缓,老乡们说,他们以前经常在这里放羊。山坡的面积个大,至少不比现在的营地小,而且很近,就在营地旁边,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选好了地点,马上招人来将山坡上的蒿草割一割,先收拾出一片空地来,然后开挖,深度就定在四尺左右,也就是一米三、四那么高,面积嘛!差不多七八平的样子吧,太小了一家五六口的怕住不下,太大了上顶就该费劲了!所以最后决定统一都用这么大的。
坑挖好了,剩下的就是屋顶的部分,先用手腕细的木头夹成半米多高,密实的矮墙,然后再用和着草叶的泥巴将木头墙里外都抹上一层,这样从外表看上去就像一截土墙了。然后在用几长一点儿一点儿的木杆横在顶上做椽子,上面铺上一层树枝,最后再铺上厚厚的一层蒲草,蒲草上压上几块木板木杆什么的,防止风将蒲草吹翻!如此,便算大功告成了。留出来的门和窗都用密实的草帘子充当,白天可以卷起来,让地窝子里晒晒太阳,晚上就放下,挡风御寒。
第一个地窝子建成,山坡上干活的人都好奇的进里面参观,出来后连声称赞。
我们三个自然也要进去感受一下了,“你别说,这地窝子真挺不错的!”彭朔最先发表感言。
我道,“是啊,本来我还担心通风不好会太潮湿呢!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了!这个山坡地势高,光照又好,挖了这么深,土层依然干干爽爽的,咱们真是选对地方了!”
彭言伸手着泥土墙面,笑着道,“就用这个地窝子过冬吧!明天就组织老乡们上坡来挖地窝子,也要将这方法推广到其他县!小叶,这次你又立功了,真不知道该怎么谢你,你总是能给我惊喜!”
我一听,糟糕!
“哼!”果然,彭朔那边不乐意了,“用不着你谢,她这是在帮我,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别忘了,墨源现在归我管!”说完拽着我就往外走,边走边气哼哼的瞪着我道,“以后离他远点儿,听到没有?”
“哦!”我乖乖点头。
新的一天,大家更忙碌了,彭言一大早就就赶往附近的几个县,教他们挖地窝子去了,墨源这边的事儿便全都交给了彭朔。我忍不住要替墨源的百姓抹一把汗了,我只能说,乡亲们,祝你们好运吧!
明雨和星元都被派去了其他的灾民安置点儿做指导工作去了,彭朔也去了丰城,跟几个商户洽谈购买棉花和棉布的事情!
我们合计着与其买现成的棉衣棉被,还不如买棉花和棉布回来,让营地里的女人们自己做呢!即给她们找点儿事儿做,也多少能省些钱。
至于为什么找来好几个商户,这就是我给支的高招了,这就跟招标差不多,将几家放在一起,相同质量的商品,谁给出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