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罗布泊上
“徐厂长,你找我有事?”
何承慧是广西防城港天衣服装厂的一名车间主任,和所有的新时期中国女人一样,结婚并育有一子的她,由于早年受过西南的新式教育,算是新青年一代,在毕业后就进入了天衣服装厂,直到担任车间主任的技术+管理工作。
听到工人说厂长找自己,连忙找了一个车间小组长照看生产线,就赶往了厂长办公室。
作为防城港第三大的制衣工厂,天衣服装厂主要分成四大部分,服装设计部,中高档手工服装部,大众服装部,特种服装部。在二战爆发前,主攻奢侈级的中高档服装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都卖得很好,手工服装部的高档手工旗袍也卖得不错,但二战一爆发,特种服装部的生意一下子如同坐上了飙升的火箭一般,疾行上窜。
天衣服装厂的老板徐万三是一名老西南了,当年还是东川区服装厂的一名工人,思路活跃,后来有了一些积蓄便凭借自己的手艺,招了一批裁缝工人,开始生产一些新式服装。对一些普通的新式服装款式烂熟于心的他,很快就通过这种小规模的服装生产捞到了足够的本钱。
在从云南购回一批新式缝纫机后,他的天衣服装厂终于正式成立,在后来十来年的爬滚打中,虽然有起有伏,但总归发展非常快,依靠国产的新式服装机器,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再凭借防城港本地的新式布料厂,原材料便宜。
除了部分产品卖往国内外,从蜀生公司和国家专利局得到的服装设计专利授权后,大部分由新式布料生产的昂贵的服装都销往了国外。
不过,为了持久地发展,徐万三依旧发展了自己的服装设计部,从西南大学和桂林大学等几个大学的服装设计专业中招回来几个颇有潜力的服装设计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组成了自己的服装设计队伍。
“小何,来来来,坐坐。”
厂长办公室里,徐万三翻看着手中的工厂出货单汇总,不由喜上眉梢,但看到一旁的订单时,又紧皱眉头。
“厂长,车间那边离不开人,你有事快点说。”何承慧的格就是这样,和大多数新时期的中国人一样,尊卑观念比较淡,更多的是在学校时就被教育养成的认真和务实神。
“小何啊,现在车间的生产进度,还有办法加快吗?”徐万三有些为难地说道,目前的形势等于是遍地是钱等着去抢,只要能生产出来足够多的产品,一船船地装到欧洲就能卖出高额的利润,“你也知道,欧洲一打仗,士兵们总是要穿衣服的,那可是数十万,数百万的服装缺口。以这些老牌工业国家的底子,他们不差产量,他们差的是时间,我们做军服的,抢的就是这点时间啊。等他们从各殖民地调集原材料,开动工厂生产出来后,我们的市场就小一些了。”
“厂长,别的车间我不知道,我负责的成衣车间已经是把工作效率提到最高了,在高额奖金的鼓励下,工人们都拿出了十足的干劲,做一件衣服计算一份钱,这样的激励程度已经是最大了。如果再加快速度,产品质量就会打折扣。要知道,在劳动法的范围内,我们已经实行三班倒的工作制度了。”何承慧明白老板的意思,放着钱不赚是傻子。现在全国上下都进入了一种空前高涨的外贸经济时代,凡是和军用品、日常生活用品沾边的东西,对外出口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各国彼此宣战,原本多国间的正常贸易关系顷刻崩塌,而取而代之为这些国家提供商品的就成了中国和美国。而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这两个大国宣布保持中立。而也只有中美两国,能够和德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意大利人、俄罗斯人、荷兰人、日本人同时做生意。
军用被服,军队用医疗器械,水壶,靴子,雨衣,打火机,口香糖……甚至是巧克力和可口可乐的外贸出口量都剧增。而这些日化用品、特种制造业在中国的工厂数量,甚至比在美国还多,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原有的外贸基础上,各行业的工厂数量剧增,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下,如同抢滩登陆一样,开始抢因为战争带来的巨大蛋糕。
“看来,只有扩大工厂规模了。”徐万三想了想,从报纸上看到的新闻来分析,这场战争规模比一战可能还大,而持久的战争,消耗最多的除了自己无法生产的武器弹『药』外,就是这些基础的军用物资,自己也不准备生产什么军用水壶、打火机,更没法生产巧克力和专门外销的军用饮品,但自己却能做老本行。
他细算过,这几个国家要是和一战一样,武装出来几千万军队,那么,哪怕只分到十分之一的数量由中国购买,就够现有规模的全国特种服装行业三班倒地生产两年了。
“老板,你真的准备扩大规模?这个月我们已经是第三次招人了。”何承慧有些担心地说道,她不是不懂时局,但是这样疯狂的扩大速度,她还是有点担心。
“不用担心,看看报纸上怎么说的,这场战争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各国间中断的贸易必须要找到新的贸易国来补充份额,中国和美国都是最好的选择,而我们的成本和原材料、服装生产技术,都不是美国人能比的。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徐万三狠了狠心说道。“我已经决定了,小何啊,作为工厂最重要的车间主任,你要负担起更重要的责任。”
他已经打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