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烤红苕  重生之重活一回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shubao1.cc/133247/21.html

中午的时候婆婆和妈妈回来了,终于,她也真正的见到了好久没见的家人,李玉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上一世,妈妈自从离婚了之后,她们就比较少往来,再加上她嫁的远了,回家一趟更是不容易,婆婆那边也是一样,已经有四年没有见到了吧,虽然现在不是在一个时空,甚至见到的是年青很多的婆婆和妈妈,但是,李玉心底还是充满了感动。

妈妈回家做饭,婆婆在院子里面砍青菜,青菜用来喂猪,菜芯则用来炒着吃,还记得小的时候,家时的粮食要交上交粮,所剩的并不算太多,农民一年就靠那点粮食过日子,所以要打细算,都是菜多饭少,而且菜因为放的油太少,有的时候会有一股怪味,在猪食中经常闻到,因为煮猪草是没有谁会加油的,要是不加油的菜也就跟那个差不多了。

李芳跟李心圆也在上面吃,当了一上午的小老师,李心圆也累了,反倒是李芳,竟然已经学会了写十一,李玉为了不刺激她过头,只写到了十,李芳嚷嚷着下午还要继续。

兄妹三人跑到灶屋里去看婆婆煮饭,李玉家的老房子只有她妈妈的房间有窗户,她跟婆婆睡那一间只开了不大一个四四方方的洞,装上了棍子,挂上一块厚布,要知道,这种窗户要是开的太大,冬天可是会冷死人的,所以一般都很小,大人的两巴掌大而已。灶屋当然也没有窗户,只是在房顶上安装了两片亮瓦,外形跟瓦片一样,不过是玻璃的,比起窗户玻璃又厚了不少。不过在中午的时候,光线也非常足的了。

一阵甜香味随着烟囱飘了出来,是番薯稀饭,在李玉的老家,大家叫它红苕,有黄皮,红皮,白皮,外边黄皮里面有一种是粉红色的,那种最脆,红皮,里面白色的,那种最甜,白皮里面是黄色的那一种最糯。

不过这个时候的红苕其实很多都已经坏掉了,她们家乡有一些不知道是什么时期留下来的石洞,它们全都做成房间类似的,有房有灶,而这种地方最适合在冬天的时候用来存储红苕,整整齐齐的轻拿轻放,最好不要破皮,破皮之后很容易烂掉。

放好了之后在上面盖上干草,不管是稻草还是苕藤或者是那些野草都可以,只要是干的,用来保持温度,然后就把洞口给封起来,先用砖头,或者是石头,仔细封,不能留孔,然后再在外面堆上干材,最好是长茅草,或者是稻草,包谷秆之类的,可以竖着挡住整个洞口,同样的一定要多堆一点,堆实一点,保持温度,那样才不会坏掉,第二年还要拿里面的红苕做种呢。

家里就预留下了很多,破皮的,挖的时候挖坏的,猪吃人吃都是它,农村养的猪冬天的口粮就是红苕萝卜青菜这三大样呢。

李玉的家里做饭是用砖头和泥巴搭的灶台,安了两口大锅,一口是铁锅,这里是煮猪食的专用锅,一口是很大的铝锅,做饭炖都可以,当然要炒菜的时候把它搬掉,换一口小一点的铁锅,不过也小不到哪里去,比起后来那种炒菜锅简直是大到没边了,这铁锅也用来焖干饭,或是沥饭之类的。

在两口大锅之间还并排有两个小锅,煮饭的时候在这里面放上热水,洗锅洗碗甚至是洗脸都用这个,本就不需要再烧热水了,李玉家小的时候可是从来都没有用过洗洁一类的东西,要是热水还洗不干净就用草木灰,反正烧的就是材,那东西最不缺。

灶的背后有一个大桌子,上面摆满了厨房用具,还有菜之类的,墙上刨出了一个长长的碗柜,只有一格,不会太深,只要放得进去碗就可以了,用瓷砖贴一下,就是最好的碗柜,下面则放了两个潲水桶,洗锅的洗菜的水都倒在里面,喂猪。

农村现在还用水缸,李玉家的水缸是石头打的,一整块大石头,比起现在的李玉个头还高了一线,长度差不多一米左右,李玉家住在半山腰,她家后面就有一口井,同样是在石头上剿出来的,跟她家水缸有些类似,不过一个在屋里,一个在坡上,这口水井引进的是活山泉,一看四季都不干,挑了水不到半天又是满满的一井。而且喝起来还带着甜味,冬暖夏凉,这也是李玉怀念的东西之一。

水缸就是李玉三兄妹奔来的方向,当然不是为了喝水,而是水缸前面的水桶里面放着洗好的红苕,每人挑一个细细长长的黄皮红心的红苕递给婆婆,她在做饭的时候帮我们埋在火灰里面,用煮饭时产生的热度给烤好,这可是她们冬天最多的零食啊。

在那个时空的时候,李玉出去大城市打工,也曾经吃过用那种大铁桶烤出来的红苕,虽然味道更好,却少了一种感觉,这个时候,跟着哥哥和姐姐一起蹲在灶前边,一边烤火一边等吃的,婆婆还时不时的对她们疼爱的笑笑,恐怕就是那个时候少的那一种感觉吧,那种叫做等待的气氛。

土灶只能两边各放一个,刚好还剩一个,过了不久,婆婆就用火嵌把烧好的两个给刨了出来,哥哥拿了一个,姐姐也抢了一个,李玉现在虽然是最小的,身子里却装的是大人的灵魂,当然不会去做跟小孩子抢食的打算。


第四章 烤红苕(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