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刀弓枪弩  大唐朝请郎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shubao1.cc/142844/6.html

“张二哥,你马上遣游击回去,先告到营里以及家眷,让大家小心,集中起来做好防备,咱们迟一日再拔营。”

“诺。”

“李五哥,你这边将械具粮料一应发补,让健儿马匹好生休养一日做好准备,此行必保万无一失。”

“诺。”

“张二哥,营中健儿就靠张二哥去说明了,让大家知道,我们不是逃营避战,而是必须回去保护我们的家眷亲人的安危。

非外族战争,不打也罢,丢了性命也没有光彩。”

“诺。”

“报。郎君,营外有兵马由东而来,距营两里。”

张良忽的一下站起来:“定是李逆那三将到了,怎的这么快?”

“莫慌。李五哥自去准备,张二哥,帮我着甲。传令全营戒备。”张军不慌不忙的站起来下命令。

传令官诺了一声去了,李应右抱了抱拳急忙忙的出了大帐,张军转到内帐由张良帮着穿戴明光铠。

“郎君可有度数?”

“放心,我自有办法。”

铠甲并不算重,样式有点像西方的全身甲,带面罩的那种。

其实西方的铠甲基本上就是和咱们学的,在这个历史时期不管是回鹘吐蕃还是大唐,冶金制甲方面都是相当先进的。

障刀挂到腰后,横刀挂在腰侧,张军没带长弓,手执陌刀走出军帐。

结果到了帐外就看到了立在门口的马槊。能立在这个地方那肯定就是自己的,感觉上也相当熟悉。不会错。

于是放下陌刀去拿起那根高高的,前面还挂着彩旗的马槊。

拿在手里才感觉到这马槊的长,足足有四米五六,槊头就至少五十五公分长,打磨锋利的双刃闪着冷光,好像上面还涂了什么油。

重到是不重,也就是三十来斤,感觉平衡性特别好,横持在手里也不会坠的慌。

张军这具身体的身高一米八出头,在这个年代属于绝对牛逼的身高。唐代平均身高一米六,可以想像一下。

这马槊比两个张军还长。

其实槊就是枪矛的另一种叫法,根据长度不同叫法也不同,槊最长,杆也长枪头也长,枪头和剑很相像,就是要厚重的多。

矛比槊短,杆和枪头都要短一些,大概在三米五左右,而枪要立的敌人。

张军观察了一下自己的战马,黑红色,马嚼鞍鞯齐备,还是高桥鞍。

他主要是看马蹬和马脚,他不确定这个时候有没有马蹬和蹄铁,不过显然是他多虑了,马蹬不但有,而且还相当精美,马蹄修剪的也相当舒服,一看就是挂着蹄铁的。

马尾经过修剪,缠成一个丸型翘着,马鬃也是经过精心编制,防止跑起来乱飞影响骑兵动作。马的额头两腮和胸前都有护甲。

高大的战马打了几个响鼻,小步跑到张军身前,用脖子往他身上蹭了几下,很亲腻的感觉。

张军不太认识马种,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马,反正看着挺高大雄壮的。

抬手拍了拍大马的脖子,单手扳鞍认蹬上马,张军稳稳的坐了上去。发现这高桥鞍可比现在马鞍舒服多了,前后夹着身体,让骑者更稳定,也更容易做动作。

马蹬是木制的,踩上去就知道了,外面包着铜皮。他看到后侧的骑兵都是全木蹬,什么都没包裹,想来这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

“郎君小心些。”张良在马下叮嘱了一声。主将出营,他要负责守营,不能和张军一起出去。

“且放宽心,我去会会那三将就回。”张军抖了抖手中长长的马槊,找了找感觉,信心大增。

马槊的重心在后部,即使持平也不会格外增加骑兵的负担,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匠工确实厉害。

等张军熟悉了一下骑在马上的感觉,带着本部人马从大营出来,已经能看到对面滚滚而来的李怀光部队了。

看不出有多少人马,反正一大群,蹄声杂密,荡起一团雪尘。

看样子在这个时代骑马跑长途还很容易引起肺部疾病啊,这得吸入多少粉尘?主将到是不用遭罪,因为这个时代的大军行动,各级主将都是要走在前面的。

也不用指挥,身后的步卒们向两侧散开,箭入弦弩指天,陌刀战士刀尖齐齐的向右低垂,随时都可以快速挥起的样子。训练相当有素。

骑兵也列出了冲锋的阵式,盯着前面来人。

张军没做任何动作,只把马槊斜指向侧上方,随时可以落下来前刺或者格挡。这是这具身体本来的记忆,肌肉记忆,是经过相当长期苦练的技能。

唐代的文化人可不是ròu_tǐ赢弱的书生,基本上都能上马挥槊下马横刀,强壮的身体和基本武技是必须要掌握的能力。这个时代文武的区分并不那么割裂。

其实到了宋代也差不多,能打的文化人也不少,一直到了北宋后期文武才彻底成了对立面。

到了南宋文人已经手无缚鸡之力了,也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倒退。


第6章 刀弓枪弩(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