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这世上原本没有路  贞观皇储李承乾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shubao1.cc/142961/487.html

道路的顺畅是保障国家统治基础的必要条件,在历代的统治者,无论是谁作皇帝,对于这个问题看的都不是一般的重,从秦朝的驰道,到前隋的大运河莫不如是。

以长安城为例,城池占地大,坊市众多,人口稠密,所以就有了非常复杂的交通体系,想要让它们井然有序的通畅,是十分困难的,当然,为此花费的金钱也是无从计量的。

用武德年间的状态来说,当时因为内忧外患的原因并没有安稳的环境来拓展城市道路,同时也没有足够的财帛来投在这里面。到了贞观四年消灭了东突厥这个宿敌后,大唐的国力不断的上升,才有了多余的财力放在国计民生上。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方便百姓、各国友人、商客通行,在李承乾的水泥攻势下,皇帝下旨对道路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拓展,这才有了真正的条条大路通长安。不过,这还只是起步,接下来还有很多的步骤要完成。

与此同时,大唐王朝在交通的发展之上做出了两个尝试性的突破。第一个突破就是关于绿化带的酝酿。当时有朝臣向皇帝上书,城池中的森林与树木是值得保留的重点对象,既可以增加府库收入,又可以保证道路的优雅,所以应该立法保护这些树木,并且还进行调整。

李世民特意立的法律,任何触碰绿化带树木的人,都必须要进行严苛的法律处理。

就这样城市绿化带的起源也由此开始,对于这种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度让李承乾大跌眼睛,要知道古人可不知道绿化带可以净化空气和降低噪音。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城市化开始有了一个规模和文明的样子。

另一个尝试是路标,当时有官员提出,长安的规模过大,本地的贵族与百姓生活之中自然非常的熟悉,但是,那些外来的贵族和商人根本就不了解长安城的走向。

所以请求皇帝设立里程碑,以此来描绘某些重点的地点的方向。平心而论,这种细微又实用的小东西,连李承乾这样的后来人都没有注意到,而大唐的这一举措得到了大批异国之人的支持。

今天在太极殿就因为修路的事让臣子门吵翻了天,一部分以武将们为首的臣子认为应该以长安起点向西或者向南发展。

因为西突厥和吐蕃是大唐的邻国中实力最强的,关中道、山南西道、剑南道将是未来防御的重点,所以为了快速的调动军队、辎重用于作战,必须将此次扩建计划向次倾斜。

另一部分人认为,他们这是短视,是打仗把脑子打坏了,这是在杀鸡取卵,朝廷的钱毕竟是有数的,而且这样的工程也一定是长期的,也许没有等那些地方路修完,朝廷的就入不敷出了,那时候怎么办,干瞪眼吗?

手里握着这些钱,还不如向洛阳、河东、河南、山南等地发展,让这些地方因为便利的交通产出了出来想要再次的申辩,可中了老杜一记眼镖后,摇了摇脑袋,讪讪的退了回去,看到老流氓吃了这么大的憋,上面的李承乾差点笑出来。

“两位相爷的话乃老成谋国之言,孤深以为然,武备固然重要,可也不能耽误了国计民生,此事就不议了,就按两位相爷的话去做。”

得,太子爷这都一锤定音了,和规制地方官吏一样,他决定的事,那是十头牛都来不回来的,这点和陛下太像了,多说无益的话再犟下去也是多余的,没准还恶了太子,不值当。

就在众人以为要退朝的时候,侍中魏征从班中走了出来,看着他迈着八字步,不紧不慢的走着,殿中的不少人心里都为止一紧,这老家伙又特么想干啥。

对于魏征,朝中的大臣不论品级大小,家族出身,看到他都尽量都绕着走,谁不知道但凡让这老家伙挑到毛病,一定弹劾到你全家吐血,谁特么愿意跟这样的老流氓一较长短呢,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魏相,你有何事要奏?”

从袖子中拿出一个本子后,魏征正色道:“老臣弹劾长孙无忌、王珪,他们二人利用职权,纵容家中子弟与边军勾结为恶地方。........”


第四百八十四章 这世上原本没有路(1/1),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