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喂,晓君在家吗,给我开一下门!”
这时候,外边忽然传来一声呼喊,中年妇女的声音带着些本地方言特有的味道。
听声音说话的那个人位置应该是在小巷子里,站在铁栅栏门处朝里边喊的。
“诶,来了来了!”郑晓君连忙在屋里回应,她转头看向陈离,从床边的枕头下拿出一串钥匙递给他,“儿子,帮我去把大门打开,房东阿姨来了。”
陈离接过,点了点头,“好。”
他快步向着大门处走去,经过转角没多久就看到了那个站在铁栅栏门处,手里还提着两个透明塑料袋的中老年妇女。
正是他们一家所租住的房屋的房东。
紧接着,脑海中再次跳出一连串的消息出来,陈离面不改色,很有经验的迅速消化了这些消息。i/i
再然后,他看着房东手里提着的塑料袋,就有了些若有所思的意味。
“房东婆婆好。”他笑着打了声招呼,然后麻利的解锁开门,“你起来的真早啊。”
“嗯嗯,你好,你妈妈在家吧?这是我们做的大馒头,蒸热了就可以吃了。”她上前一步,将手里其中的一只塑料袋递过来。
透明塑料袋里装的正是五个大馒头,直径有十多厘米的那种,又大又厚。
“我妈在家呀,刚刚还在屋里回应你。”
陈离这么回答着,看着她递过来的塑料袋,也不知道是该接还是不接。
房东的心情好像挺不错,见陈离犹豫没接,索性直接往院子里走去,陈离连忙跟上。i/i
中途她从兜里拿出手机,然后看了看时间,疑惑的问道,“今天好像是24号星期二吧,我孙子还在上学,你不用上学吗?还是今天放假了?”
“额,我有事跟学校请假,回来几天。”陈离随便应付了几句。
在原主记忆中,这位房东的消息不多,但有个特点印象特别深,那就是——这位房东总喜欢把自己家吃不完或者不要的物品拿过来,问他们要不要。
对于这点,陈离父母其实是比较尴尬的。
因为郑晓君是真理教派的信徒,虽然好久好久没有去参加教会仪式,没有祷告过,但对于一些东西还是比较忌讳的。
比如祭拜过的食物,从来不吃,还要求陈离两兄弟也不吃。i/i
因为他们小时候都接受过“圣水”仪式的洗礼,那时候郑晓君在每周日的祷告,都会带上他们。
真理教派的教条,就原主的记忆而言,大概就只有几条比较清晰,比如“不能对真神不敬”、“不信仰其他教派”、“不吃祭拜过的食物”等。
但是在南明省这边,普遍有“拜老爷”、“祭先祖”的习俗,每逢节假日,都会走个流程祭拜一波,再吃掉。
放在陈离家,自然是没有这么多的风俗习惯的,节假日顶多就是休息的日子,本地的风俗影响不了他们这些外地人的风俗习惯。
井水不犯河水,大概就是这样子。
但如果有这个已经六十多岁的房东婆婆在,情况就不一样了。本地人每次祭拜,食物准备的肯定多。i/i
但是吃不完,她又舍不得浪费,所以每次都把多余的食物送给租住自己老房子的几个外地房客。
在原主的记忆中,每次她拿着食物过来,郑晓君都很无奈。
因为他们母子三人,都不能吃这种祭拜过的食物。
家里能吃的也就只有不信教的陈富正。
但是说了好几次,也劝了好几次,结果都没什么作用,房东婆婆还是拿过来,一点都不含糊。
在之后,郑晓君每次都笑眯眯的接过,然后等她走了就给院子里另外一户邻居。
人家也不要的话,就给另一个家里养了几只鸡的朋友喂鸡,再不行就扔垃圾桶里,直接处理掉。
…………i/i
就在路上这几步的距离,陈离脑海中思量着,已经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发展了。
果不其然,在陈离的注视下,郑晓君果然和印象中的做法一致,笑着接过了那袋大馒头,道谢,然后用目光送别了房东婆婆往那里边的老乡家里走去。
不用想都知道,她这是送剩下那袋馒头去了。
刚刚提的就是两袋,一袋五个,送了陈离一家一袋,剩下的自然就是里边屋那家的了。
对于送食物这件事,
房东婆婆一向是公平公正公开的。
“儿子,等一下,等房东走了之后就把这些馒头送给肖叔叔他们吧,我们不吃这些。”郑晓君将那袋馒头重新递给陈离。i/i
陈离哭笑不得,“既然我们不吃,那就直接不要就行了吧,为什么每次都还要接呢?”
“你不懂。”郑晓君白了他一眼,“人家就是好意,我能好意思拒绝嘛?”
“读了这么多年书,你不会连这点小道理都不懂吧,看来还是得好好学一下了,现在我开始有点担心你上了社会会处理不好人情世故了,唉,要多学多看呀。”
“……”陈离直接无语了。
这都哪跟哪啊?话题怎么就偏到这里来了?
人情世故什么的,他还需要学吗?
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富有诗书气自华,有着自己那个世界特有的知识,还有自己在图书馆里看了那么多的书籍。i/i
陈离还真就不信自己不用所谓人情世故那一套,会在这个社会上混不出半点名堂来。
但是对于父母的说教,他也不好反驳。
直接听着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