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捋须道:“我有三个问题想问问你,请你从心回应。”
“师父请问。”
“眼见之景是否一定为真?”
“否。”孟透的眉眼尚稚气,声音清亮,“人心有偏私,世道存偏见,人性相异。”
虚常真人对上他的眼睛:“何为世道?”
孟透沉吟:“浊为众人,自清者不为少数,耽溺红尘者举目即是。”
师父第三次发问:“智者何为?”
“知黑守白,澄怀观道。”年少的孟透谦逊道,“晚辈愚钝,见识尚浅,言辞鄙薄,让师父见笑了。”
虚长真人看着他徒弟紧锁的眉头:“你不妨将心中的困惑说出来。”
孟透抱拳:“修道能否修心?”
虚常真人淡笑:“因人而异。”
他的第二个问题带些青涩稚气,又有些执着困惑:“爱恨悲喜,苦痛折磨是否长伴一生?”
“人性所致。”常虚真人依旧是淡然微笑,“这些事情你得自己参透。透儿,你可以出山了。”
年幼时的那些问题,随着年岁的增长,后来都有了答案。修道之人有修得满身正气,匡扶正义的,也有汲汲于名利,平庸腐朽的,还有坠入邪道,万劫不复的。爱与恨早就深种,长伴了他多年。
他十四岁那年才离开深山,到门派中修习。西泽师叔安排他住在东院,与另外五个稍年长的弟子朝夕相处。
他们对孟透还算客气。可孟透总觉得自己可能是孤独惯了,反而看不惯他们的作风。他们不勤加练功,行事懒散拖沓、敷衍随便。孟透不能接受,但也只得笑着跟他们混在一起。
后来出了件事。有一回孟透沐浴完回房间,正撞上那几个人光果着,在一张床上围坐着自渎。屋里最年长的师兄招呼他:“孟透,一块儿来玩儿?”
一人报了个名:“翠碧。”周围的人开始起哄,用枕头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