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高楼在摇摇欲坠,无数生物不断坠落,世界在脚下毁灭。
阿尔沙的周围是五光斑斓的婆娑光影,身后有着拖长的流彩光晕。
天使带来毁灭,这种强烈的冲击感,在空灵优雅的咏唱声中,震撼,凄美。
伴随着毁灭、残破的躯体、四溢的鲜血、膨胀扭曲的内脏、喷涌而出的残肢。
这些感官冲击太过强烈,那种活生生的被毁灭、被扭曲的感觉,那种无休止的爆破,爆破即是美。
这是伊娃的暴力美学,让一切事物在华丽中毁灭。
席妮德第一次见到这种冲击性如此强大的画面,活生生的割裂和暴力的美感。
她看呆了。
她从未想过这支v能在伊娃的掌镜下达到这样的效果。
她也从未见过这种色彩、这种构图、这种分镜。
席妮德敢说,能够拍出这个画面的伊娃,一定称得上是个天才。
她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如果未来人们看到一个少女站在废墟之上,他们可能不会想到阿尔沙,但是他们一定会想到伊娃-科迪。
第12章 12
之后的几日时间,席妮德一直跟着剧组,因为最近她比较空,而且本身她也十分期待她的这支v花了很多钱下去,因为这本来就是一支她野心十分足的单曲。
她是想要凭借这支单曲打开美国的市场,毕竟她在爱尔兰甚至欧洲都成名已久,所以她这这支单曲的为了美国市场所放的一个试探性举动。
她本身就有着末日情结,这首歌也是为了末日情结所写。
她希望伊娃能够拍出末日情怀的高度,只不过渐渐地,在她的观察下,她发现伊娃并不单单是在拍v。
电影区别于广告、v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在于思想。
电影,是要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深思,那才是好的电影。
而在伊娃的v里,那些花里胡哨的分镜、色彩、构图其实并不是她想表达的,她在v里最终是为了植入了她的一些人性的思考。
伊娃打造的这个少女,她有着悲悯人类的双眸,有着对科技威胁人类的绝望,也有一丝对人类薄弱的感情以及自我的道德观。
但是从她身上,伊娃只是想探讨一个问题:暴力可以毁灭一切,人类为了欲-望而制造暴力,但是当暴力成为凌驾道德、法律、制-度等一切约束力之上时,谁来决定,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
那么,人类的欲-望最终是否会毁灭自己?
同时,伊娃给予了观众自己的理解,人类文明将会在极端发达的技术中走向毁灭,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会导致世界的衰亡。
她用暴力美学、光影十色的方式控诉着充斥着欲-望和-变态的世界,人们为着虚无的欲-望,日以继夜地把一切当做假想敌,冷酷贪婪且死气沉沉,愚昧、专-制和极-权成了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
伊娃自制了一套泛神论,然后植入进了她的作品里。
然后,你就看到了伊娃镜头下的那个充满了悖论的、光怪陆离的、麻木不仁的未来世界。
各式的抢战、飞车撞裂,社会动荡不堪、人类没有生存的希望,世界需要拯救。
你瞧,文明是何其野蛮?
席妮德在跟着观察了几日之后,她发现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兴奋,仿佛正在期待一部无比优秀的作品问世一般。
因为这部作品,完全表达出了她这首歌的内涵思考,甚至拔高了一个台阶,这支v,拍出了电影的哲学史诗感。
每一个镜头,都蕴含着导演个人对人性的思索,也将这些思索带给了所有观众。
拍了几天下来,伊娃自己也感觉到,周围那些工作人员对她的态度不一样了。
一开始他们觉得她只是一个新人,甚至隐隐有着一些看不起伊娃的意思。
但是随着一天天的拍摄之后,他们对伊娃的印象全部180°改观了。
因为伊娃实在太会拍了!
她根本不像一个新手,每一个镜头都扎实,分镜更是堪称教科书级别的。
真是一个奇人。
此刻,席妮德打了一个电话给了自己的唱片公司老板亚当,言语中全是对伊娃的赞许,“我这次一定是选对人了,这个女孩太懂我的心思了。”
亚当显然还是心怀疑惑,之前他曾经说过席妮德一定会后悔着愚蠢的决定让伊娃来执导,他说道:“席妮德,我希望你是发自内心这么认为的。”
席妮德万分肯定地说道:“我当然是发自内心的,亚当,你真应该看看她拍得粗剪版,我想你一定会被她征服的。”
亚当冷笑一声,“想征-服我没有格莱美最佳音乐录像带那样的水平是不行的。”
席妮德说出一句令人惊讶的回答,“也许,她还真的有这样的水平。”
最终,伊娃的粗剪版被席妮德执意拿到了亚当的手里。
当亚当拿到demo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房间里一边喝咖啡一边看电影。
他依稀记得那个空调很冷,他顺手把调整到了26摄氏度。
然后,他打开了席妮德发来的视频文件。
他一开始,并没有怎么当一回事,因为这是席妮德强烈要求他看的,他其实并不怎么想看。
画面渐渐亮了起来,色调是诡异的、阴暗的。
一种破败的、迷幻的美感将画面包裹。
他看到一个女孩,她站在巨大的废墟之上,轻风拂过她的金发。
这种感觉很怪异。
这些简单的元素,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