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恩深吸了一口气,“我听说你最近打算转战电影圈?”
伊娃点头,“没错,一部关于克-隆、孤独、爱情的科幻片。”
琳恩忍不住笑道:“这几个关键词很俗,科幻片一半都是和这些有关的。”
伊娃耸耸肩膀,“但是我总想拍出点与众不同的东西。”
琳恩问道:“成本大概多少?”
伊娃回答:“500万。”
这一说,琳恩差点连手里叉起来的牛排都给放下了,她不可思议地盯着伊娃,“500万?”
伊娃开玩笑说道:“怎么了?您觉得太多了?”
琳恩皱着眉打量伊娃,“我佩服你的胆量。不如说说,你打算怎么让这部500万的科幻片回本。”
伊娃被她逗乐了,“所以您认为我只能挣扎在回本线上?”
琳恩抬了抬额头,露出几丝抬头纹,“不然呢?500万成本的科幻片,真的很难想象。”
伊娃长叹一口气,然后总结道:“靠人心吧,以情动人才是小成本电影的关键。”
大成本的例如《地心引力》可以靠特效抓人。
低成本的《源代码》、《第九区》靠剧情和结构抓人。
那么堪称捡破烂成本的《月球》……显然连像《源代码》、《第九区》那样靠剧情和叙事抓人都不行了。
只能靠人心。
琳恩回答:“你说的很对,这种时候,去靠炫技、特效等已经无法满足了,因为成本就放在那里,拼的只有导演的硬实力,讲故事的硬实力,能否讲故事讲得动人的硬实力。”
伊娃揉了揉眉心,“如果可以,我也希望投资能多一些,但是没办法,而且我又是真的非常喜欢和看好这个剧本。”
琳恩下意识问道:“一个很不错的剧本?”
伊娃回答:“至少从我的眼光看去,是非常不错的。”
琳恩笑了笑,“那就一定很不错的,我相信你的眼光,能拍出那么优秀影视作品的导演,眼光一定是独具慧眼的。”
最后,琳恩说道:“不如这样吧,你把你目前手头上准备的一些资料给我看看,我看看能不能提出点什么意见给你。”
伊娃听完后十分感激,“那太好了,毕竟我自己心里也没底,有您帮我提点意见的话,那最好了。”
在告别了琳恩之后,伊娃回到家中,将自己之前筹备好的分镜图通过扫描的形式发给了琳恩。
毕竟导演和导演的交流,没有什么比分镜图更有效率的了。
一个导演想要拍什么,让他去说可能说个三天三夜也说不清楚,但是只要看看他的分镜图,那就一目了然了。
伊娃将自己的分镜图发给琳恩,不但是因为信任这位英国著名的女导演,还因为,她认为导演与导演之间的交流,根本不需要那些无用的语言,只需要一张张简单的分镜图就够了,琳恩就能理解伊娃。
在另一边,琳恩收到伊娃的分镜图的时候,已经是午夜了。
但是她放弃了睡觉的打算,而是开始翻阅起了伊娃的分镜图。
不论这些分镜图的绘制质量如何,但是可以看得出,这确实是一部没有华丽的视觉、甚至没有过多的场景变化、没有很多来来去去演员的科幻片。
伊娃把场景、人物都做成到了极简化,从头到尾就2个场景,1个人物。
但是,这个简单的故事,在她的分镜图下,却有了一点不一样的味道。
显然,伊娃对于镜头的掌控,更多地给予在人物身上,她在关注人物,关注人类的未来世界。
同样,她也把《月球》绘制成了一出带有悬疑气质的太空心灵之旅,具有极强的角色代入感。
没错,关注点在心灵。
如今的商业电影,基本只注重一个升级打怪以后通关之后的爽感,很少会有如此细腻去刻画心灵的。
在她的镜头描绘下,观众很轻易就能抓住重点。
从主角一次一次出现幻觉,一点点开始自我怀疑的镜头设计开始,琳恩已经意识到,伊娃要说的是:人工智能也拥有自己的灵魂,他们也需要寻求平等的尊重和尊严。
同时,在氛围的塑造上,伊娃对于节奏的掌控和那些节奏快速,讽刺辛辣,矛盾激烈的科幻片不同,伊娃的《月球》更倾向于节奏舒缓,情感内敛,矛盾暗含。
她把很多引人深思的矛盾,都放在了镜头的刻画里。
正如一个人走入海洋,开始是脚踝,随后是膝盖,再然后是大腿,而最终,这种孤独犹如汪洋一般将你吞噬,终无法发出一声。
而这些分镜图里,还有很多体现功力的地方,譬如对于故事情境和氛围的营造渲染。
一共就2个场景,在略过这些分镜图之后,琳恩的脑海中深深被印下了这2个场景。
一个场景是黑白色的月球表面,压抑、荒芜、却有着置信的美,另一个场景是空间站内部,冰冷、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