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太子接位  明情传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shubao1.cc/47123/6.html

---------------------------------------------------------------------

父皇對太子說:「今日帶你出來,明白天下不好打下來,又如何監督、管理」。

太子說:「是,父皇」。

父皇說:「你必須對管轄區域,必須了解各處所需」。

太子說:「孩兒明白」。

父皇說:「以後會請人協助你日後掌管天下之事」。說完便轉頭用餘光看著亦島。

亦島說:「謝皇上!」。

心想這下不給我機會,隨時殺死太子,奪走皇位了。

---------------------------------------------------------------------

註:

【澄海樓】

這首詩大意說:險峻的山海關城樓,高高矗立在荒涼的大地上,俯鎮汪洋大海。極目遠望,水天一色,雲霞接入煙波遼闊的大海。這裡的大海吞吐著百川河流。來朝的萬國,從這裡通航。波濤滾滾,讓人感到乾坤之大。夜空群星璀璨,閃耀著清冷的光輝。蓬萊仙境在何處?不用像漢武帝那樣去尋找了。

這首詩是康熙八年九月寫的。那時康熙皇帝僅十八歲,卻流露出君臨天下、躊躇滿志的心情與氣魄。此詩寫得很有氣勢。作者視角從山海關城樓,向遠處拉伸到海平面,思維又延伸到乾坤的廣度,發出了此地如同蓬萊仙山的感嘆。此詩,氣勢宏大,具備吞吐萬象的氣度。

閬苑(langyuan):傳說閬苑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常用來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蓬壺:蓬萊,古代傳說中的海中仙山。

【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這是一首別具情趣的寫景小。小路上花團錦簇,花下的枝條被壓得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它們圍繞着花枝翩翩起舞。從這裏,我們嗅到了濃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鳴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能給人一種輕鬆愉悅的感覺。詩人用“時時”、“恰恰”這種極富韻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麗紛繁的畫面充滿了動感,也使得詩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節奏。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而詩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樂躍然紙上。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歷經千古的江山,再也難找到像孫權那樣的英雄。當年的舞榭歌台還在,英雄人物卻隨著歲月的流逝早已不復存在。斜陽照著長滿草樹的普通小巷,人們說那是當年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回想當年,他領軍北伐、收復失地的時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劉裕的兒子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卻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乘機揮師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我回到南方已經有四十三年了,看著中原仍然記得揚州路上烽火連天的戰亂場景。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裡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祗來供奉,而不知道這裡曾是一個皇帝的行宮。還有誰會問,廉頗老了,飯量還好嗎?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

正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於開封。到此時(熙寧八年)為止,前後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詞前小序明確指出本篇的題旨是“記夢”。然而,夢中的景像只在詞的下片短暫出現,在全篇中並未居主導地位。作者之所以能進入“幽夢”之鄉,並且能以詞來“記夢”。完全是作者對亡妻朝思暮念、長期不能忘懷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所以開篇使點出了“十年生死兩茫茫”這一悲慘的現實。這裡寫的是漫長歲月中的個人悲涼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這說明,生者與死者兩方面都在長期相互懷念,但卻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將生死並提,除闡明題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還在於強調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現“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詞句。“不思量”,實際上是以退為進,恰好用它來表明生者“自難忘”這種感情的深度。“千裡孤墳,無處話淒涼”二句,馬上對此進行補充。闡明“自難忘”的實際內容。王氏死後葬於蘇軾故鄉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現“千里孤墳”,兩地睽隔的後果,作者連到墳前奠祭的時機也難以得到。死者“淒涼”,生者心傷。“十年”,是漫長的時間;“千裡”,是廣闊的空間。在這漫長廣闊的時間空間之中,又隔阻著難以逾越的生死之間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無處話淒涼”的感嘆呢?時、空、生死這種種界限難以跨越,那隻好乞諸於夢中相會了。以上四句為“記夢”作好了鋪墊。上片末三句筆鋒頓轉,以進為退,設想出縱使相逢卻不相識這一出人意外的後果。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進了作者十年來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際,揉進了對亡妻長期懷念的精神折磨,揉進十年的歲月與體態的衰老。設想;即使突破了時、空與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但相逢時恐怕對方也難以“相識”了。因為十年之後的作者已“塵滿面,鬢如霜”,形同老人了。這三句是從想像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來襯托作者十年來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對新法而乞求外調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內)和世事的巨大變化。

下片寫夢境的突然出現:“夜來幽夢忽還鄉”。就全詞來講。本篇的確是真情鬱勃


第六章 太子接位(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