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吏治
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如宰相李迥秀“颇受贿赂,监察御史马怀素弹奏之,迥秀贬庐州刺史”;又如宰相苏味道“谒归葬其父,制州县供葬事。味道因之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监察御史萧至忠劾奏之,左迁坊州刺史”。武则天所亲信的酷吏来俊臣“纳贾人金,为御史纪履忠所劾,下狱当死。后忠其上变,得不诛,免为民”。另一亲信酷吏索元礼“以苛猛,复受赇,后厌众望,收下吏,..死狱中”。反之,对于贤才则破格拔擢。武则天对于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是非常器重的,对于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士是非常赏识的,一一加以重用。例如:“侍御史张循宪为河东采访使,有疑事不能决,病之,问侍吏曰:‘此有佳客,可与议事者乎?’吏言前平乡尉猗氏张嘉贞有异才,循宪召见,询以事;嘉贞为条析理分,莫不洗然。循宪因请为奏,皆意所未及。循宪还,见太后,太后善其奏。循宪具言嘉贞所为,且请以己官授之。太后曰:‘朕宁无一官自进贤耶?’因召嘉贞,入见内殿,与语,大悦,拜为监察御史;擢循宪司勋郎中,赏其得人也。”张嘉贞后为玄宗朝有名宰相。
“天官侍郎安平崔玄,xing介直,未尝请谒,执政恶之,改文昌左丞。月余,太后谓玄曰:‘自卿改官以来,闻令史设斋自庆,此yu为jian贪耳;今还卿旧任。’乃复拜天官侍郎。”武后晚年,崔玄被擢升为宰相。
“时,契丹入寇,军书填委,夏官郎中硖石姚元崇剖析如流,皆有条理,太后奇之,擢为夏官侍郎。”姚元崇后为玄宗朝有名宰相。
“太后命宰相各举堪为员外郎者,韦嗣立荐广武(今甘肃永登东南)令岑羲曰:‘但恨其伯父长倩为累。’太后曰:‘苟或有才,此何所累!’遂拜天官员外郎。”岑羲在睿宗时官至宰相。
知人善任
由于武则天能够注意整顿吏治,赏罚严明,赏其当赏,罚所当罚,明察善断,有知人之明,因而能从广泛搜罗人才中拔擢贤才以为己用,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第四,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
改革科举
唐朝初年,汉魏以来兴起的士族门阀制度逐渐由盛而衰。以王、谢为首的东晋南朝门阀士族已经销声匿迹,只有以北方的崔、卢、李、郑为首的山东士族,以北周时代八柱国家为首的关陇士族,还保有一定的势力和社会地位。由于隋、唐皇室出自关陇集团,关陇士族依然保持较多的特权和较高的官位。唐太宗修《氏族志》,根据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新形势,以官位品秩尊卑定门第高低,主要是打击山东士族,把出身庶族而品秩较高的功臣升为高级士族。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就是如此,唐高宗在立武则天为皇后的诏令中就强调“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然而这些由皇朝钦赐的新士族却得不到旧士族的承认。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些新士族还是门第卑贱的庶族。当唐高宗决定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时,顾命大臣关陇士族代表人物长孙无忌同山东士族官僚褚遂良极力反对。主要理由之一是王皇后出自“名家”,“必yu易皇后,伏请妙选天下令族,何必武氏?”徐敬业的起兵檄文中也有所谓:“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