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到,范文程死马当活马医的一个主意,却恰恰戳中了毛文龙的死穴,闻听到皇太极口出惊人之语,毛文龙也以惊人之语应之。
建奴信使拿到毛文龙的回信之后,抄录了一份准备送回盛京。毛文龙亲笔所写的原本则故意露出破绽,让辽东派遣前来盗取回信的徐敷顺利得手。
徐敷盗取得手后,初略的看了看,确定了书信的真伪,以及回信的主要内容。心下大喜,借助建奴士卒的腰牌,连夜出了辽阳城,快马加鞭的往宁远赶去。
建奴信使确定不是自己不小心遗失回信,而是被人所盗之后,见到任务以及完成,也一改前面拖沓的行程,快马加鞭的往盛京赶去。
时节已是初冬,这几年天气特别寒冷。刚刚入了冬,就连着下了几场雪,虽然都不大,却成功的把地气压了下去,接下来如果再下雪,想必就能累积起来了。
如此寒冷的天气,平民百姓都窝在家里,享受着这难得的悠闲时光。锦州城内,氛围却十分的紧张,袁督师来信,今年建奴可能会同东江联手来攻。
锦州地形十分的奇葩,女儿河由西南向东北流去,小凌河则由西北向东南流来,二条河交汇而形成一个三角之地。也不知道最初修筑锦州城的哥们到底是脑子进水了,还是喝多了。放着两河交汇的内角不选,反而挑选了在河北面筑城,将大河天险放在自己身后,将平坦的腹地露在敌人眼前。两条大河天险就像一面盾牌,你见过打仗的时候,面对着敌人的刀枪,却把盾牌放在自己身后的么?
锦州城三面都是水系,唯有朝北一面对着建奴。西面及西南面,宽广的小凌河波浪涛涛,城墙紧挨着小凌河而筑。东面及东南面,女儿河宽度也不算小,同样是紧挨城墙。
锦州城奇葩就奇葩在,此城倘若在大明手里,用来防守建奴,却是易攻难守之地。反过来,倘若此城在建奴手里,用来防守大明,却是典型的易守难攻之地。说不定最初筑城之人,修筑此城的目的就是用来对抗中原朝廷。袁督师选择此城来防守建奴,也不得不说脑子进水了。
锦州城靠近大明的西面和南面都是大河,靠近建奴一面却是平坦之地。一旦建奴举兵来攻,左右都是大河,根本不用担心左右两侧,只需要一门心思攻打锦州即可。
而大明倘若要增兵救援锦州,千里迢迢的从宁远等地派兵前来。援兵紧赶慢赶的来到河边,接下来就只能望洋兴叹,眼睁睁的看着对岸的锦州城被人攻打。援兵倘若要增援,要么绕路找桥过河,要么就得临时架设浮桥。
即使到了冬季,河面皆了厚冰,可以过车马,援军能直接进城也没用。既然你的援军能进城,建奴的军队自然也能从冰面上攻城。
以前建奴之所以不敢轻易进攻锦州,主要是锦州的北面还有一条大凌河,大凌河南岸有两座军事重城,大凌河堡以及右屯。倘若大凌河没有结冰,等到建奴主力过了河,则大明水师可以轻而易举的沿江而上,封锁建奴的退路。建奴没有水师,一旦河道被大明水师控制,只
(本章未完,请翻页)怕建奴很难有人能再回去。即使严冬季节大棱河结冰了也没关系,有两座军事重城在河边防守,建奴先不打下这两座城池,根本不敢进攻锦州。
当初有大凌河堡顶在前面,锦州城地形虽然奇葩,不过作为后勤据点却还算说的过去。朝廷大军在大凌河堡以及右屯顶住建奴,军械粮饷以及援军人员则源源不断的从锦州运往大凌河堡及右屯的前线。
可惜上次袁督师为了送粮食给建奴,吩咐祖大寿派了方汉率领三千护粮军去送死,顺带着拉了大凌河堡陪葬。这也是报应,当初算计方汉算计的很爽,很快就要轮到祖大寿自己开始爽了。
大凌河堡既然已经废败,锦州这个奇葩城市就露在了建奴面前,解开了自己的腰带,露出了若软的腹部对着建奴开口道:“你来啊,你来啊!”
天气变得寒冷,此时锦州城内,筑城工作也已经停了下来。两年来的赶工,城池已经修缮完成,该加固的地方已经加固,该垫高的地方已经垫高。城下的护城河,也早已经疏浚完毕,不仅挖深了数尺,连宽度都增加了不少。
过了护城河,离城墙不远处,却还有一道马墙,低矮的马墙围绕在坚固的城池外。万一护城河被建奴填平,有了马墙的存在,就能有效阻滞建奴的云梯。
倘若建奴云梯架在马墙外,云梯另一头则无法搭上锦州城墙。倘若建奴云梯架在马墙内,由于马墙同城墙之间距离有限,云梯必须以几近乎垂直的方式,才能放置妥当。如此不仅增加了建奴蚁附攻城的难度,更能让守城方集中火力,往两道墙围城的坑nèi_shè箭扔石头,总比往平地上要准确的多。
锦州城墙上,十六门红衣大炮已经一一就位。全部矗立在靠北的城墙上面,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直指天际。
这批火炮都是今年来所重新铸造,每门长约一丈,重约四千斤,实装火药二斤,碗口粗的实心弹能打出二里远,而且声音震天,用来吓人的确是好东西。至于实战效果嘛,呵呵呵呵!
第一是因为实心火炮打散兵就相当于用步枪打蚊子,大家可以想想一下效果。(有人说散弹,这个纯粹瞎扯了,拿破仑时代散弹还处于试验阶段,1788年拿破仑还在炮校服役的时候皇帝还受命研究如何使用滑膛炮发射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