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质与精神不是唯一
学过西方哲学的人应该知道两种方法划分哲学的基本派别,凡是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物质为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精神是精神为第二性,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直观世界的直观反映,意识是主观意识的客观反映,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凡是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意识是客观在反应到人脑中的反映,物质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这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由于近代西方哲学的不可触及性,对于唯物论者的批判就无法展开,这也是现实存在的无奈,但唯物论不是终点,只是过程。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不仅是人和世界关系的两个最本质的方面,也是两个哲学上最高的范畴。其实这就是近代西方哲学回归理性学说的原因所在,近代西方哲学中的一部分思想方法在走回头路,将本已经完全占据绝对优势的“三分论”思想方法硬生生地拉回到“二合论”的思想界面,这一切都来自康德批判性地研究人的认识能力及其范围与限度的结果,康德将物质世界划分为“现象界”与“本体界”,这一思想是走回归路的思想;把人的认识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个环节,并提出“先天综合判断”概念,但康德理论体系已经构成了西方哲学的分裂,把西方哲学引入歧途,形成的概念造成西方哲学重新回到“二元方fǎ_lùn”的界面,引发社会方fǎ_lùn的逆向发展。
究其原因还是“二元方fǎ_lùn”的界面是封建制度的思想界面,封建制度的发展思想就建立在二元论上,在欧洲文明发展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阶段,西方哲学在完全步入“三分论”的思想界面之后,康德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对“三分论”的完全逆向反转,导致的结果是人类的思想方法向两侧发展,一条腿向前迈进,一条腿向一侧迈进,最终形成复杂多元的思想路线,以及行为标准。但是就人类思想的方fǎ_lún而言,思维和存在不是唯一的思想方法,在思维与存在之后还有一种方法存在,这就是今天我们需要研究的。
五、经伦主张
西方哲学发展到十七至十九世纪,哲学界出现两种声音,最终形成以康德为代表的唯物派,以及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派,发展到形而上就形成当今世界的两大阵营。这就是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现状,唯物派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唯心派主张精神、意识或理念为第一性,物质为第二性。但事实是世界存在第三性,这个第三性统摄着物质与精神两性,并把两性合同起来,正是因为第三性的启动才存在第一性与第二性,这个第三性就是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的“气”。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气、形、神”的统一体,如果结合哲学理论,人体“气、形、神”中的“形”就是物质基础,“神”就是精神、意识或理念,而“气”正是摄着物质与精神两性的第三性。
我们知道,一个小生命来到人间,来到育产人员的手里,如果婴儿即时发出哭声,说明这小生命呼吸到空气,口中发出第一声喊叫,这个小生命就诞生了,成活了,如果这个小生命没有即时发出哭声,育产员会掌击小生命的屁股,激发小生命的活力。如果仍不能发出呐喊,这个婴儿生命就存在问题了,那么这种给予婴儿生命的力量是什么?从何而来?
这个的“气”。
中医认为,脾之气是激发血液流通的原动力,当脾气运化起来之后,心脏中的血液才能运动起来,所以中医认为婴儿在离开母体后,哭声越响,说明这个小生命的身体就越强壮;脾系统的运化功能越强大,婴儿的气血运行就越健旺,气能摄血,气越旺,则固摄血液的作用就越强,身体也就越健康,生命力就越强。
那么给予这个脾系统的力量从何处而来?从肺脏而来,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是净化人体吸入空气的场所,肺把净化后的气体输送给脾,脾得气而转化为能量,以生血摄血,统摄血脉,激发人体活力,这是激发人体“气、形、神”统一起来的原始力量。
中医学认为脾在五脏六腑中是主张思想的源泉,思想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统称,起始在心,作用在大脑。大脑受气血经络的激发产生喜怒思哀恐五种情绪,主要指记忆,感知,精神、意识或理念等等感观反应。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心藏灵,脾藏意,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意乱则神靡,意张则神驰。意是记忆,感知,思维,想象,意识等等感观反应的总纲。因此,意通则气血两畅,人才能达到气血通达、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