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韩国人在洛阳 上  铁血魏晋南北朝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1/2)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shubao1.cc/72435/169.html

缘分未尽,我会回去,回去找到你,爱着你,和你结婚,然后挺起胸膛,好好生活。--伊恩?麦克尤恩《赎罪》

公元499年夏六月的一天,北魏孝文帝元宏的葬礼刚刚办完,位于帝国首都洛阳城的皇宫大内,纷纷撤下了治丧用的装饰在房檐屋角的白麻布,一切又都重回正轨,恢复了往日的威严和肃穆。

位于皇宫正殿一侧的一个偏殿中,有3个百姓装束的中年人,正团团蹲在地上窃窃私语。细打量,这3人头发凌乱,只被一根破麻绳沿额头草草束着,不至于盖住眼睑;瘦长黝黑的马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伸开双手,到处都是厚厚的老茧和一道道的裂痕;身上的衣物倒是干净,可是明显大了几码,显得这3人的身量是更加的瘦小和猥琐……听他们细声嗫嚅的话语,似乎不是鲜卑口音,也不是中原官话……那么这3个人是谁?他们来到北魏帝国皇宫所为何事呢?

原来这三个人来自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国,是已故的并与孝文帝一起在太庙接受祭祀的孝文昭皇后高氏的一个侄子和两个亲兄弟,他们在这处皇宫偏殿正等待着当今皇帝元恪的传唤和召见……

我们在以前章节曾经介绍过,孝文昭皇后高氏闺名叫高照容,是北魏帝国当今皇帝元恪的亲妈。孝文帝太和年间,原帝国太子元恂由于谋反被诛杀,二儿子元恪于是被立为太子,而高照容则按照北魏朝“立太子、杀亲母”的国策被赐死了。当元宏于499年大行之后,元恪顺利登基当了新皇帝,上台之后,立即就追封自己的亲娘高照容为文昭皇后,配享孝文帝(就是可以和孝文帝一起接受祭拜);还追赐高照容已故的老爸高飏为渤海公,谥号为敬,并准备让其嫡孙高猛承袭爵位;另外,由于元恪想念自己娘家人,于是诏令两个亲舅舅高肇(高照容亲哥哥)、高显(高照容亲弟弟),和表哥高猛一起进京,接受封赏。

史载高氏家族最初从东方疆域(指朝鲜半岛)移民到中国来,孝文帝初年,全家向西逃难迁居至北魏国内,到达龙城(辽宁省朝阳市,原北燕帝国首都,参见“东征西讨”),当时的龙城镇将见高照容姿色艳丽,就上奏了朝廷。据说当年的文明太后冯太后还亲自前往查看,暗自称奇,于是才有了高照容和孝文帝的姻缘。

而《魏书.高肇传》却记载,高肇“自云本渤海脩县人”,就是说高肇自称他们家祖籍是渤海脩县(河北省景县)。熟悉魏晋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渤海高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北望族,五胡乱华时期,一些渤海高氏子弟为了避祸,迁居辽东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闯关东”),一些人还在慕容鲜卑家族建立的大燕国以及我们的北魏帝国出将入相(北魏拓跋焘时期的尚书令高允就是渤海脩县人)。于是,“河北高氏闯关东”也就成为了高肇说自己是来源于渤海脩县的历史依据。

可我以为,既然史书说起高肇的家族渊源都只用了个“自云”,可见高肇这一家子并没有确凿证据来说明自己确实为河北名门望族之后,而河北高氏应该也没有把高肇一家纳入到渤海高氏族谱中去(否则,如果高肇认祖归宗,并受到高氏族长的确认肯定,并进入族谱,史书就不应该用“自云”的字眼)。于是,真相慢慢浮出水面,高肇很有可能是来自于我们上文书所说的高句丽国,如假包换的朝鲜人。

古代偏远少数民族的人们通常只有名,没有姓氏,当他们迁徙到另一个国家,也就通常用自己的国或者族名来作为自己的姓氏。像我们西北数省常见的“石”“安”“康”姓,就很多来源于丝绸之路上的“石国”、“安息国”和“康居国”,这种取姓方式对于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以国为姓”的习惯也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所以高肇一家之所以姓“高”,也正是源于此种风俗而已。

说起这个“高句丽国”,据记载享国700年之久,崛起于我国的西汉朝,覆灭于我国的唐朝。不过史书说它是“国”,其实在初期阶段,高句丽最多也就是像奚、契丹、沃沮等生活在东北亚地区的小部落而已。由于高句丽地处朝鲜半岛北部,多为山地,纬度又高,所以极不利于农业耕种以及畜牧养殖(其实就算现代的韩国,在吃的方面还是很节俭,能吃上一盘烤肉就是大餐了。这是和我国富庶的核心农耕区所形成的鱼米之乡是完全不可比拟的)。可以想象当年高句丽人民的生活状态,比我们之前曾经说到的中国南部山区的“越人”“蛮人”“獠人”还要窘迫和困苦。

汉武帝时期,强大的汉朝曾在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设置了四郡(玄菟郡、乐浪郡、临屯郡、真番郡),势力一度达到汉江流域的首尔地区,高句丽也就和其他小国一样(或者说部落),臣服于大汉强权。而到了东汉末年,随着中**阀混战,高句丽趁机崛起,势力一度到达辽西地区,于是开始频繁骚扰东汉边境地区。最终没有悬念,高句丽被曹操曹丞相揍了个灰头土脸,首都丸都城(吉林省集安市,中朝接壤的鸭绿江北岸)也被攻占并摧毁。之后,高句丽逐渐改变国策,对于中国强大政权一般采取虚与委蛇的臣服姿态,而将扩张方向对准朝鲜半岛南部地区的百济和新罗(也就是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代”)。到了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时期,高句丽的上述外交以及军事战略发挥效果,它占领了朝鲜半岛绝大部分领土,同时把首


第一百三十一章 韩国人在洛阳 上(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