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形象理论研究在我国仍处于发展阶段,但近年来,已受到很多城市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关注。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城市和地区正在进行“城市形象设计”的实践活动,城市品牌形象建设正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因而,对城市品牌形象的识别要素研究,为决策部门提供必要的理论武器,为政府指导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战略的提出,,结合西安本土特色,城市品牌形象的识别要素研究能够提升西安市品牌形象,加速西安市现代化的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国外:《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相关城市设计的三个层次内容是这样概括的:意识工程项目的设计,二是系统设计,三是城市或区域设计。它科学的界定了城市设计的可能工作范围。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新城市建设美学”的产生,城市形象理论在西方国家开始萌芽,明确了城市存在及发展的意义及目标-城市的设计和发展是以人为中心,为人进行各种精神活动而存在的。所以也强调了文化及历史对于城市的影响。如美国著名学者凯文林奇1960年在其著作《城市意象》中对城市意象中的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并首先提出了“城市形象”的概念。1981年林奇又推出一部城市设计理论巨作--《一种好的城市形态理论》,林教授这次是从城市的社会文化结构,人的活动和空间形体环境结合的角度,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进而实现人类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之共存。哈米德,雪瓦尼教授在《都市设计过程》一书中,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大致分为;土地使用,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开放空间,步行街区,交通与停车,支持活动,标志,保存与维护。另外,在美国的城市美化运动中,与我们现在提出的城市形象的构建要素有相同之处,如在“城市美化运动”的规划中,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城市艺术层面;二是城市平等意义上的政治改革层面;三是城市更新与改造层面。随着20世纪60年代企业形象设计理论(cis)在欧美企业界的广泛推广和运用,一些城市开始借用企业识别系统的方法来对地区或城市形象进行设计。如东京曾公开征求新的标志,取代旧有的龟纹图案,以符合国际大都会的形象;韩国吸收ci理论,创立了cip体系,强调区域形象;新加坡裕廊工业区早在建区初期就制定了自己的发展理念,设计了区域标志,并加以推广。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进程的推进,城市形象运动及其营销活动在师姐范围内急剧升温,相关城市形象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发展起来。从城市形象内涵的多样化到打造城市形象手段趋于商业的营销,从不同层面体现了各个社会阶层的需求。到目前为止,西方对城市品牌形象的识别要素研究还不完善,但是这些相关研究理论还是较为深刻和系统,对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依据。
国内:随着城市形象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我国也从80年代开始关注城市形象问题,其最初是来源于国内的城市设计研究范畴。将城市形象设计分为了两大流派;一派来自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尤其是城市设计与景观建筑学星期后,现在成立了一个学科—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另一派则是借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建立方法,将ciis系统的理论,方法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实现城市规划与艺术设计学科的边缘交叉,也是目前在城市形象设计中运用较多为广泛的理论方法。随着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美学,城市景观设计理论蓬勃兴起。在这些理论的孕育推动下,我国学者终于在90年代初明确提出了城市形象设计的概念范畴和战略理念。其中,对城市形象理论研究较早的是南京经济学院徐根兴同志。他于1995年2月发表于题为《论城市公关与城市形象》的论文,较早将企业ci与城市形象相联,而且在ci理论启发下提出现代城市形象。尽管该层次划分在逻辑上明显不严密,但毕竟提出了城市形象的基本轮廓。但真正从营销角度研究城市形象问题,还是源于20世纪i概念被引入城市研究领域。1995年4月,南京大学城市规划研究中心的张鸿雁同志在《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论当代中国城市的整体”ci方略“导入》,初步探讨了将“ci理论”引入城市形象塑造,提出了“城市整体ci导入应该设计和规范城市的整体风格”的观点。把城市形象系统从一般意义上分为城市管理系统,城市行为系统和城市视觉系统。这三大体系又包括自然景观体系,政治系统,管理系统,社会发展系统,文化系统,生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景观系统,经济系统和其他感觉系统。1996年《城市规划汇刊》第6期发表了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文杰与路春燕同志合作沦为《城市特征形象系统(cis)规划》。其中对城市特征形象系统的内容概括如下:城市生产活动系统理念亦称为城市理念识别;城市生活文化的行为活动规范亦称为城市行为识别;城市景观视觉识别。同年9月,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向市领导提交了《关于深圳市导入城市形象计划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