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部分  扫黄打非风云录

关灯 护眼 舒适     字体:

上一页(6/7) 目录 下一页(6/7) 繁体版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shubao1.cc/79906/17.html

杨小敢从印刷厂的科长调到出版社。新社长很有魄力,要搞竞争上岗。表面上的一切都按程序和要求几乎一尘不染,一丝不苟。室主任们报名参与竞争,准备竞争演讲答辩。段玉芳自认为她准备得很充分,但竞聘那天,她先后因为竞选演讲过程被打断,而无法按计划演讲完毕,全是在回答问题时,被那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弄得张口结舌,而和她竞争同一岗位的杨小敢却侃侃而谈超时三十分钟,仍然滔滔不绝。虽然在回答问题时,有几次答得牛头不对马嘴,又遭考官提示,使他恍然大悟似的不断翻动手中早已准备好的稿子进行补充。这次,段玉芳落聘了,郁郁寡欢了好几天。她终于弄明白了,新社长的所谓改革原来是一场权力再分配的游戏,这游戏带着明显的中国特色,也就是将y谋包裹在漂亮时髦的外衣里,在重新洗牌中改变牌局,使牌局发生有利于自己的变化,这是政客们惯用的伎俩。虽然这次竞争上岗离她承包期满还差两年,但这种承包合同的契约诚信度也就是一张纸而已,而这张纸随时都可以被权势者撕毁的。她的心被撕碎了。在她丧魂落魄时,睡在身边的这个老男人,也就是时任椰风出版社社长的朱伯仁向她发出热情的邀请。于是她愤而辞职承包了设在陵州市的椰风出版社的第二编辑部,正式上了朱伯仁这条贼船,但是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呀,想到这儿她暗自垂泪,嘤嘤哭泣。

“玉芳,你哭啥?”朱伯仁抚着她肩头,她再次推开他那双讨厌的手,那手却一把搂住了她赤l的上身,在她的胸部掐弄起来。

他在她耳畔喃喃私语:“玉芳别哭,面包会有的,钞票也会有的,我策划的那套《大德高僧传》有眉目了。”

“有个p眉目,你现在什么也不是,拿什么给人家出书?”

朱伯仁俯在段玉芳的耳畔轻轻耳语。段玉芳破涕而笑,朱伯仁乘机将另一只手握住了段玉芳的另一只茹房。段玉芳也就顺势钻进了这个精力充沛的老男人的怀里。

朱伯仁和段玉芳上午九点多钟到达五莲山的五莲镇。

天空y沉沉的,大团大团的云雾环绕着金莲峰的金莲寺,空气显得有点湿漉漉的,使人很不舒服。

朱伯仁在五莲宾馆找到了宾馆的承包人陈总经理。陈总经理大约并不知道朱伯仁被免职的消息,仍把他当成椰风出版社的社长来接待,朱社长长,朱社长短的,热情地把朱伯仁和段玉芳迎进了宾馆。陈总一口一个“朱老师”叫得很亲热,后来段玉芳才知道这位陈总原来是朱伯仁在陵州师大任教时的学生,算是她的学兄。他听了朱伯仁的来意,摸出了手机给金莲寺的方丈智仁大师的秘书了悟法师挂了电话,了解了大师上午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活动,才将朱伯仁社长和段玉芳主任引荐给了智仁大法师。他们是坐着陈总经理的桑塔纳去的金莲寺。

金莲寺的住持智仁大法师,在修葺一新的方丈室会见朱伯仁和段玉芳。

法师身着明黄色宽大僧袍,手捻佛珠,面容清癯、端庄、慈祥。长长的寿眉垂在两颊,下巴刮得光溜溜的,惟脸上的沟沟坎坎记录了他的不凡人生。方丈室内外两进室,内间是卧室。书房打扫得窗明几净。一房红木家具古朴而简洁。正面是一张大师诵经礼佛的几榻。几榻上摆放着明黄色的蒲团。左侧靠墙置放着一溜花梨木的书橱。书橱是全封闭的一格一格的柜门,上用粉绿色隶书标明《华严经》、《金刚经》、《法华经》、《大藏经》等佛教经典不下几十种,下层的橱柜门标着一个个的小篆“佛”字。书橱前是宽大的书桌和靠椅。书橱的顶端堆放着一函一函的线装书,细心的朱伯仁竟发现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一类的古典。书桌上摆放着文房四宝,铺着画毡宣纸。墙角放置着一只青花画缸,缸中c着一轴轴字画。香炉中点燃的龙涎香飘散着缕缕白烟,送来一阵阵浸润肺腑的香味,使室内充满着柔和、雅致、温馨的气氛。

大和尚手捻佛珠,平静地接待了出版社的来客,在他看来出版社来客都是有文化的人,况且此人还曾经是陵州师范大学的文学教授。

朱伯仁说:“久仰大德高风,今日特来拜见。大德为僧界耆宿,德高望重,深得禅法奥义,且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我社拟出版一套《高僧大德传》,第一本拟推出《智仁法师传》不知法师意下如何?”朱伯仁开门见山,他知道大师佛事繁忙,如不抓住机遇,时机稍纵即逝。突然闯进什么大人物,大师随时可能离去。段玉芳手中的照相机不停地闪光,摄下朱伯仁和智仁和尚交谈的情景。

听了朱伯仁的一番表白,智仁只是颔首微笑,看不出有特殊的喜悦之情。大师不急不躁地说:“难得朱社长一片好意,贫僧领情了。然贫僧起自贫寒,自幼父母双亡,是慧空大和尚将我引进佛门。我们佛界子弟皈依,是求正心觉悟而不求扬名于世,要出传记建议贵社先出《慧能大法师传》,慧能大师一生经历奇特,前入太平军,后遁入空门,潜心问佛,慧心独具,佛法高深,且身体力行,为报国恩、众生恩、三世恩,最终舍身扬法,慷慨捐躯,是为义僧、仁僧、武僧、学僧,勘称僧界楷模,是真正的得道高僧。至于贫僧仅得师僧道德文章,佛品精义之毫微,浪得住持虚名,实不足道也,在我佛界看来,功名利禄,过眼烟云耳。我六祖禅宗慧


第 17 部分(6/7),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TX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