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清地理的不熟悉,虽说影响了英法联军的侦察效率与准确率,但韦驼子在八里桥前线增兵这样的事情,英法联军的侦察小队还是能够发现的。
自打肃顺的人马拖住了英法联军,联军的指挥官们,就觉得清国士兵的战法有些与沙俄相似,联军之中的许多士兵,都是经历过克里米亚战争的,对于堑壕战,许多人都很熟悉,只是肃顺的八里桥营地,没有挖掘大规模的战壕,而是筑起了土墙,这一丝的差别,起初英法联军的指挥官,并没有在意。
但韦驼子的新军到了之后,堑壕战的势态就更为清晰明确了,除了八里桥河岸附近的土墙,这几天韦驼子在土墙之后,挖出了蜘蛛网一般的堑壕。
经历过堑壕战的人,无不对堑壕战深恶痛绝,长时间的战争与死亡压抑,才是最令人受不了的东西,而且堑壕战打起来旷日持久,没有大量的野战炮很难对堑壕之中的士兵造成杀伤,主动攻击堑壕群,伤亡肯定不小。
经过三天的休整之后,英法联军的指挥官,知道他们也遇上了难缠的对手。
“又是杨部堂,难道他的军队到了?”
作为指挥官之一的额尔金,明显从对面的堑壕之中,闻出了克里米亚的味道,他虽然没有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但克里米亚战争的进程,当时身为加拿大总督的额尔金还是极为清楚的。
“不可能!清队不可能这么迅速的集结,应该是那个杨部堂到了清国的京师,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借鉴克里米亚的方法拖延我们前进的脚步。为清国援军的到来争取时间!
克里米亚那样的战事。我们经历一次就够了,法兰西绝不像经历第二次,我建议,将战舰上的火炮转移到八里桥前线,在十天的时间之内攻陷清国的京师!”
作为联军的指挥官之一,葛罗也是熟悉军事的,现在的联军距离清国的首都只有三十英里左右,两万五千多联军士兵。打一个冲锋,两天就能攻陷清国的首都,将舰炮移至前线,葛罗也有用他来攻打京师的意思。
最主要的其实还是联军的组成,法兰西士兵在联军之中只占了少数,除去战舰上的,护卫码头的,在八里桥前线的法兰西士兵只有两千不到,这是个利用英吉利的机会,即使战败或是出了什么失误。对法兰西政府来说,这样的损失都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一战拿下清国的首都。那法兰西在东方就有了巨大的利益,即使联军战败,受影响最大的却是英吉利,借着英吉利与清国开战,或许法兰西也会有许多机会的。
所以不管是误导也好,还是真正看清了局势,葛罗说话是极为自信的,无非死的最多的不是法兰西士兵,他再不自信,就不对了!
“如果将舰炮转移到前线,战舰上就要抽调许多炮兵,而这些炮兵都是海军的精锐,战舰上的海军数量太少,许多战舰就没了战斗力,对舰队来说很危险。”
联军司令霍普?格兰特,对额尔金与葛罗两人的说法做出了评估,这位格兰特司令,虽说没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但他在印度可是功勋战将,印度的许多战争他都参与了,英吉利政府派他到远东,也是因为他在对印度战争之中的功勋。
虽说如今的印度,大半丢失,但格兰特的战功也是不容抹杀的,作为军人,格兰特对于政治并不是很敏感,葛罗的建议他是赞成的,根据情报,清国京师附近,已经没有多过联军的军队了,对面暴增的人数,据侦察兵的报告只是清国的百姓而已。
这样的军队,格兰特在印度见了无数,他所说的会危及舰队的安全,也只是战前的建议而已,若是额尔金那边同意了,他会毫不犹豫的将战舰上的舰炮全部撤下来的。
“格兰特将军,你认为我们应该暂时撤退还是继续进攻呢?”
作为全权公使,额尔金的权力很大,但对于军事,他并不是十分的精通,战局应该是对联军有利的,但真正决定进退的权力,还是在格兰特的手中,若是格兰特认为战争不能再打下去了,葛罗就是说破天,额尔金也会坚决的选择撤退。
葛罗的激进只是因为联军之中英吉利士兵占了绝大多数,而战争之中,法兰西士兵都是排在后面的,前期伤亡的人员,几乎全是英吉利士兵,法兰西士兵只是在炮击之中阵亡了几个而已,葛罗有他的出发点,而额尔金也有自己的出发点。
“可以继续进攻,但战舰要停泊在大沽口炮台之下,除了移至前线的火炮,我们也要在大沽炮台布置火炮设立防线。
大连湾以及烟台的舰队,也要转移到大沽炮台附近,毕竟时间拖延的很久了,那两处容易遭受清国地方军队的攻击。
清国的京师附近,以及没有多少军队了,留给咱们的时间不是很多,十到十五天,我们如果不能攻陷清国的京师,就该选择撤军了。”
精通殖民地战争的格兰特,可以大致的预估清队的战力,如今的清队,已经在动用百姓了,这说明清国的京师几乎就是一座空城,十天到十五天的时间,三十英里的距离,联军应该是可以轻松完成的。
但这些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解决掉八里桥这边的清军!
“火炮的转移需要多少时间?”
做过总督的额尔金很谨慎,既然对面是难缠的杨部堂,格兰特所说的十到十五天,就要折半计算,一个礼拜,这是额尔金的底限。
“为了方便运输,舰队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