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没有这样的执念,他们都彼此保持着这层看得见又摸得着的薄雾,谁都不会主动先去打破这层薄雾,他们也清楚现在要是打破这样的薄薄雾霭那就是代表着一切的结束。
第 20 章
八月末的天很热,都市的楼宇外墙悬挂着远看如蜂巢的无数外挂空调机箱,这些由现代人发明为改变着四季的东西在制冷的同时也往外散发着热气效应,让人有着生生不息的错觉。
今年的雨水比记忆中要偏少,下不下雨对经济型都市的住户们而言从来就不是大议题,反正只要转转水龙头就会有水流下来,都市人有着傲慢的心认为关心下不下雨那是乡村农民该想的事情,是呀,只要上一趟超市就能买到在品质优良的米面,谁管那些个风调雨顺土的掉渣的老话呀。
城市的八月是生活、生长在这里的女子们争相斗艳的季节,炎热的太阳没有让人潮有任何停滞。道路上涌动着车流,街道边涌动着逛街、旅游的人群,沈文华就只能是在每天上下班的时间从出租车窗往外看看外面的街道,车窗外的街道繁华中透着奢侈,装饰华丽的店面似乎充满了无尽的活力。以牺牲市场换取技术,以牺牲环境换取超前的生活消费指数,以国家的原始产业换取外汇提高储备,以提高千万学子的学费来拉动消费内需,这样的政策让全国每年的gdp增长率都标榜在百分之七以上,这些政策到底牺牲着的是什么?环境?市场?不,是人心。
早晨的太阳下,街道上每个行人来去匆匆。川流不息的街头涌动着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他们都专注着橱窗里的华服和流行的曲线,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圈子的范畴中。国家人口是越来越多,摩肩擦踵的大家在物理距离上离得如此的近,心灵却像是化学反应一样离得如此之遥远。
送孩子们到了张扬的爷爷奶奶家门口,放下孩子们,沈文华立即上班,确实快要迟到了。
法定的工作时间对于在实验中得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沈文华而言是短暂的,舒展了腰,动动僵硬的颈脖,大家都开始有点躁动,看看时间,下班的时间就到了。
沈文华不想回去,或许,他是该搬出去,和张震这样暧昧的同一屋檐下也不是道理。沈文华有了主意,买房吧,他也不小了,总归得有自己的家,等这个项目完成有了效益后,公司允诺的提成款一到位就买房吧。
犹豫着要不要回去,沈文华打了电话给张扬的奶奶交流一下孩子们今天的表现。得到的居然是孩子们居然还在爷爷奶奶那儿,怎么回事?张震没有去接孩子们?张震又出差了?这下不想回去也得回去了,把一些资料带回出慢慢看看吧,跟值班的助手交代好了,立即去接孩子。
一看到来领他们的沈爸爸,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把今天写的大字和画画老师那学的画给沈文华检查。看着被孩子们包围着的沈文华,郑老头羡慕的要命,今天两个孩子特别乖巧,童稚的小脸上散着认真的神态有着不多见的执着,看着这样的好孩子,郑老头很安慰,好好教育一定是祖国的好花朵,这样的孙子要是他们郑家的种就好了,要是这样,他少活二十年也甘愿呀,羡慕着的同时多多少少也在心里埋怨着新老伴儿,最近她忙前忙后的为张震找对象,怎么也不顺便想想郑庭轩?到底是隔着血脉。
看看孩子们今天写的大字,确实很有进步。今天的孩子们的表现让有点疲惫的沈文华很满意,身体上的疲惫被精神上的满足给充盈起来。在出租车上,张扬还给沈爸爸表演了一段口琴,是跟画画老师家的大哥哥那儿学来的,张扬吹的是断断续续的不连贯,沈毓也吹了一小段,沈文华很是诧异,这可是听张扬、沈毓第一次吹,是没有什么曲调的韵味,但也不构成噪音感,孩子们东吹一下西吹一句的很快乐,自己发现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孩子们有着要去做得更好的动力。
转念间,沈文华特地让出租车找了一家音像店停下来,请店员找了轻音乐的cd,在试放的那会儿,沈毓、张扬就手舞足蹈起来,沈文华给孩子们挑了好多。平时沈文华也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给孩子们去买什么,玩、穿、用、吃的都是张震给孩子们准备的,今天给孩子们买精神食粮花钱当然不可能小气。
一路上,孩子们抢着抱包装袋,沈文华看着觉得孩子们似乎都有点长大了,不久前还是肉呼呼的呢,好像是一晃眼就长大了点儿了,很让人欣慰。
进门开灯,沈文华也习惯了一进门就看得到的那个供着财神的龛了,如今确实大型的店面都在风水好的位置上摆着这东西,都看习惯了,连央视春节晚会的主持人都向全国观众道着恭喜发财,张震家里摆着这玩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屋子里暗暗的没有一点生气,张震真的又出差走了吧。看着空荡荡的屋子沈文华很不高兴,张震每次出门都会跟他打招呼的,他们也要在时间上互相作一下协调,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让沈文华非常不舒服。
孩子们在爷爷奶奶那儿早就吃过了,沈文华也在那儿蹭了一碗蛋炒饭,回来就不用再做吃的了。孩子们今天的大字让沈文华很满意,看在孩子们今天学习态度很认真的份上他今晚就不要求孩子们背书了,过于要求孩子们改变天性,孩子们是会有逆反心理的。
孩子们回到属于自己的家呼啸着跑来跑去东碰西摸,简直就是小狗狗回到自己的巢穴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