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母虽然对女儿还有留念,但能仰见天子真颜,她已经不需此行,遂跟着小太监告退。
不料在她身后,萧著看着宋母的背影,“朕瞧着你母亲有些眼熟。”
他怀疑地轻声道,“好像在哪儿见过似的。”
舒颖的目光微微有些发亮,“陛下……”
她既是激动又有些怨恨,你还记得她?
还记得在哪儿?
还记得我们曾经在宫外相遇吗?
还记得当初怎么和我约定的吗?
你说要日后必要找到我,以报此恩。
可是你记得我的母亲,为何又会认错我?
然而萧著想了想,摇头道,“不过朕和你母亲从未碰面,可能是和宫中哪个嬷嬷长得相像,朕记错了吧。”
这一句话,让舒颖的心情直落下去。
此刻她多么希望能告诉他真相,但是陛下会相信她吗?
和你同患难的,不是皇后,而是我阿!
可是如果她说了,那皇后王氏又是谁?
他们为何会认定是皇后,而没有找到我?
舒颖强颜欢笑,一字一句,心里都在流血,“陛下说的是。”
站在一旁的王卯心中也大为震惊。
他方才初见宋母,也觉得有些不同,不由多打量了两眼,仔细瞧瞧,发现那眉眼有些面善。他贵为总管,宫里上上下下打点,要和多少婆子宫女打交道,识人善辨是他的本事,既然他觉得眼熟,可以肯定以前见过。
可若是陛下不发出感叹,大概也只认为年纪大脑子渐渐记不大住,过一阵子也就忘了。
能让陛下也觉得眼熟的宫外妇人,实在少之又少,王卯低着头沉思,渐渐的,久远的记忆被唤醒。
这不会是……?
王卯还记得那一日宫中发生巨变,不知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消息,太子走丢了,他那时只是个皇后身边的小太监,听得稀里糊涂的,什么叫太子走丢了,太子就在东宫,就算皇宫再大,能走失到哪儿去呢?
然而不久之后,宫中血流成河,多少东宫内侍宫女毙命,听几个宫里的老人说,从东宫到中宫那条路的石板道上,都被宫人的血染红了。
他渐渐明白过来,那太子走失的传言恐怕是真的。
原来太子偷偷溜出宫去,在宫外走失,皇后娘娘一怒之下,将太子身边的宫女太监统统杖毙。
不详的气氛在皇宫上方飘荡,冲天的血光让东宫在夜晚里似乎也发红发亮,宫人纷纷说此乃凶兆。
王卯向来不信这些神神鬼鬼的,暗道宫里只怕要大变了,太子失踪,陛下还有两个皇子,非得争个你死我活不可。
谁料最后峰会路转,不仅太子找回来了,因为太子身边缺人,皇后最后还提拔他成为太子身边的近侍。
他看了看身边的萧著,一丝凉意从心底冒上来。
整个皇城封锁,整整找了七天七夜,所有人都以为太子再也回不来了,就算最后找到,恐怕也会惨遭不幸,另外两名皇子暗地里收兵买马,打算将储君之位收入囊中。
就在这时,传来太子寻到的消息。
原来他被不走眼的人贩子看成普通富家公子,乘乱绑架了打算卖给求子心切的买家,那正是秋冬交替的季节,秋雨缠绵阴冷,平时在宫里少有增添衣物不及时,便会流鼻涕打喷嚏,在这一间破瓦房里,又没吃的又没穿的,太子只和十几个孩子挤在一起,找到的时候已经病得迷迷糊糊,人也不认得几个,情况十分凶险。
东宫的灯火又是几夜长明,太医院的太医彻夜翻查方子,换了好几次汤剂,总算将人从阎王爷那儿抢了回来。
太子终于渐渐清醒,宫人都送了一口气,不料他开始询问其同他一起被拐的其他孩子。
众人这才知道,原来和太子关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小姐,曾在太子生病时悉心照顾,这才为太子争取了一点时间,能侥幸挨到救援存活了下来,不然真要向旁人猜测的那样,即便能寻着,只怕也要东宫易主了。
其实那日官兵们一举端了这人贩子的窝点,将里面被囚困的孩童一一解救出来,张榜发告示,让孩子走失报官的父母前来认领。
萧著听说之后,立刻央求着找到那小姐。可惜他刚被寻回来,震怒的皇后正和另两位皇子的势力斗得如火如荼,哪有心思去寻?
皇后于是劝他暂且忍耐,先谋大位再寻恩人,以防被敌人拿捏住把柄。
这事一直拖到萧著大婚的年纪,才仿佛和这事杠上了,一定要迎娶当年的恩人。
皇后拗不过他,左右本朝太子妃也是广派人手至全国各地,通过选秀择出适龄女子,可这事如大海捞针,一来当年的小姐长大了,样貌变化了不说,二来时隔多年,就算当年留有线索,现在也一个个都断了,哪还有行迹可寻?
皇后于是按照圣祖留下的要求自顾自挑选了适龄女子,暗地里教那秀女如何应对,将细节一一合拢,如有实在答不出的,便借口时间相隔太远,记不得了一笔带过。这就是那时的太子妃,现在的皇后王氏。
因有太后在背后教导,这几年也风平浪静地过下来,只是最近两年,萧著愈发不满皇后,听说在皇后面前时常谈论往事,可惜王氏怎么答得上来?
只能说赝品终究比不过真迹。
今日王卯看到宋母的样子,依稀想起来些线头,没想到命运如此巧合,知道萧著求而不得,又将原主送到了他身边。
当年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