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沈洛是宋文书三弟的同僚,旧时曾在陇阳县做教书先生,宋家恰好请了他到府中教小辈读书识字。
宋文书那一辈,除了他,皆出府往各个村子去教书了,他闲来无事的时候,也去教自己那些侄子侄女们读书识字。
宋文书性子随和,又喜欢孩子,但是因为自己并不喜爱女子的缘故,无所出。
侄子侄女们也都喜欢这个长相气质和脾性皆佳的大伯,所以宋府的小辈们喜好几次因为这些小辈的闹腾,差点在阎王那里走一遭回不来。
老辈的人也是因着这个缘故,怕这嫡长子说没就没了,宋府才在外请了沈洛进府。
宋文书与沈洛就是在一个天晴风清的天儿遇见了。
本是相仿的年纪,同为谦谦君子,两人先是相互赏识,相互勉励。到了后来,也不知这情谊是在何时变的味儿,两人就那样糊里糊涂地在一起了。
那时,宋府的人也不知道这档子事,只当是两人关系有如伯牙子期。
撞破两人之间关系的是宋文书的妻孙筱筱。
自沈洛与宋三少爷去京城考科举之后,宋文书就时不时与她提和离之事。
起初,孙筱筱不肯答应,咬牙不松口。
到了沈洛与宋三少爷高中,快要回乡的时候,宋文书也不与她同房了,虽然之前同房,宋文书是碰都不碰她,但至少是在同一张床上。
即使同床异梦,也好歹有个念想。
现下直接分房睡了,孙筱筱有些气不过,但也拉不下脸来,就这样过了约莫半个月时间,宋文书也没来找她说话。
某日清晨,孙筱筱终于忍不住了,直接去了耳房找人,没想到刚推开门就看到纱幔后面正在穿衣的俩人。
孙筱筱气急,以为宋文书在这房间藏了什么女子,结果上前拉开纱幔一看,那另一个人竟是刚回乡几日的今科状元郎沈洛。
之后,宋府的人皆知晓了两人的事情,就连沈家人也知道了。
自那日起,宋家除了同辈几人和宋文书母亲之外,皆对宋文书唯恐避之不及,就连小辈也被父母教唆着躲着他。
沈洛的老父母在知道事情之后,立马请了媒人做媒,为沈洛选了一个蕙质兰心的未婚妻,想逼着沈洛娶亲。
宋老太太对这件事的处理更是强硬,直接将宋文书锁进柴房中,不闻不问。
最后还是大夫人跪在老太太门外一天,说宋文书已经不吃不喝好几日了,这才准人将宋文书给放出来。
放出来的时候,宋文书已经憔悴得不成人形了。
却还是一心惦记着沈洛,直到大夫人以死相逼,又得知沈洛过段时间就要娶别家女子,这才稍稍死了心。
见宋文书日渐“正常”,也没终日跟丢了魂儿似的嚷嚷着要去找沈洛,宋家对他的看管也就松了下来。
宋家和沈家人都想着等沈洛成亲了,这件事也算是过了的。
但谁曾料到,在沈洛成亲前两日的晚上,宋文书竟突然消失不见了,宋家人连夜去报了官,谁也没有想到这人已到了十里之外的阴雨村,而且已经魂归西天。
作者有话要说: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欧阳修
言喻的现状,不就是欧阳先生说的“鬓华虽改心无改”么
第33章 所谓查案查了好几年
听了沈洛与宋文书之间的往事,言喻颇有些感慨,就连现在心智还未全的慕容重华也是一脸悲戚,看那神情,似是要哭出来一般。
从宋府出来之后,言喻就带着慕容重华去往了沈家,路上,慕容重华异常兴奋地东跑跑,西摸摸,全然没了方才在宋府时的呆愣,也似乎忘了之前听闻的伤心事。
然而言喻看着满是孩童心性的慕容重华,只觉得有些头疼,不禁怀疑当初他小时候,到底是怎么忍下了不将这人掐死的冲动的……
“明之表哥,快来快来,我要吃这个!”
慕容重华挡在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身边,一脸兴奋地朝言喻使劲招手。
言喻想着案子,没有注意到慕容重华对他的称呼从“明之”换成了“明之表哥”,听到慕容重华叫他之后,只是笑了笑走过去,从袖中掏了三枚铜钱买了一串放到他手上。
“就一串”
“就一串。”
慕容重华眼巴巴地盯着小贩手中那**着冰糖葫芦串子的棍子。
“明之表哥,我还想要。”
“这个吃多了牙疼,你要是不怕,那这根棍子上的,我给你全买下来。”
言喻可忘不了慕容重华登基之前,几人第一次偷偷出宫的事情,当时他也是贪上了这糖葫芦,图新鲜,一连吃了十几串,结果傍晚刚回到宫中就直喊牙疼。一边哭着大喊大叫,一边在东宫地上打滚,哪里还有半点太子的样子。
慕容重华听言喻这样说,下意识地抬起一只手捂住了一边的腮帮子:“真的会牙疼”
“我还会骗你不成那我可要买了,你到时候别疼得在地上打滚。”
言喻这才发现,今日的慕容重华似乎又长大了一些,不会像之前,要什么就闹个不停,一定要要到手不可,完全不与他们讲道理的。
今日却将他说的话给听进去了。
言喻作势要伸手进袖子去掏钱袋子,慕容重华有些不舍地看了一眼那**了一棍子的糖葫芦,忍痛拉着言喻的袖子往前走了。
“那还是不买了,这一串就好。”